“祇應尋勝到林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祇應尋勝到林泉”全詩
僧過不知山隱寺,客來方見洞開天。
浮圖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懸。
風露了非人世界,濯纓秋后玉壺仙。
分類:
《游南明山》石聲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南明山
祇應尋勝到林泉,
四抱危峰萬朵蓮。
僧過不知山隱寺,
客來方見洞開天。
浮圖照水光相映,
古木依崖影倒懸。
風露了非人世界,
濯縈秋後玉壺仙。
中文譯文:
去南明山游玩,
一定會找到林泉,
四周有險峻的山峰,
萬朵蓮花盛開其中。
僧人路過不知山上藏有寺廟,
客人到來才看到洞門敞開,通向天空。
懸崖上的古老樹木,
在水中倒映出幻影。
微風和露水透露著超越人世的境界,
在秋天的尾巴,可以觸摸到玉壺仙的存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尋覓勝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南明山的山勢險峻,仿佛四周布滿了蓮花,這種意象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和諧與凝重。詩中描述了僧人和客人的不同視角,僧人行過山徑,卻未察覺山中隱匿的寺廟;而客人到來時,才發現洞門敞開,一片遼闊的天空呈現在眼前。
詩句“浮圖照水光相映”,以及“古木依崖影倒懸”描繪了水中映照的圖像和崖壁上樹木的倒掛影像,增添了詩意的唯美和幻境的氛圍。
最后兩句“風露了非人世界,濯纓秋后玉壺仙”,寄托了作者對超凡世界的向往,以及在秋天的尾巴,透過風露的感應,可以與玉壺仙接觸的美好愿望。
賞析:
這首詩通過山水景色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向往。其中的“南明山”雖然在現實中并不存在,但通過這種虛構的山水形象,傳達了一種理想中的境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僧人和客人的不同視角,象征著人們對美的感知度的差異。
這首詩語言簡練,意象豐富,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山水的奇美和詩人內心的澎湃。詩中彌漫著一種幽靜而飄渺的氛圍,勾勒出了一幅夢幻般的畫面。
總之,這首詩借助山水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對超凡世界的追求,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詩意的崇尚與追求。
“祇應尋勝到林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nán míng shān
游南明山
qí yīng xún shèng dào lín quán, sì bào wēi fēng wàn duǒ lián.
祇應尋勝到林泉,四抱危峰萬朵蓮。
sēng guò bù zhī shān yǐn sì, kè lái fāng jiàn dòng kāi tiān.
僧過不知山隱寺,客來方見洞開天。
fú tú zhào shuǐ guāng xiāng yìng, gǔ mù yī yá yǐng dào xuán.
浮圖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懸。
fēng lù le fēi rén shì jiè, zhuó yīng qiū hòu yù hú xiān.
風露了非人世界,濯纓秋后玉壺仙。
“祇應尋勝到林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