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支替戾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秀支替戾剛”全詩
那事無妨,仆谷劬禿當。
不動智佛,長時七出八沒。
憍梵缽提,對人倒腹傾腸。
分類:
《偈頌五十一首》釋大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偈頌五十一首》
終日忙忙,秀支替戾剛。
那事無妨,仆谷劬禿當。
不動智佛,長時七出八沒。
憍梵缽提,對人倒腹傾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釋大觀所寫,在表面上看,詩中描述了作者日常的忙碌和努力,可能指的是修行過程中的種種艱辛。然而,通過一些隱喻和象征的語言,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深層意義。
"秀支替戾剛"這一句中,“秀支”指的是佛教中的阿羅漢,而“替戾剛”暗指佛教中的魔君。這句話傳達了作者身處塵世中,即使忙碌于物質事務,也能始終保持心靈的清凈和正直。
“仆谷劬禿當”這句話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修行的執著和堅持。仆谷是佛教經典中的一種小樹,劬禿則表示眾多初生的弱小阿羅漢。通過這句話,作者表達了對修行者的贊頌和勸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修煉,也應當堅持下去。
“不動智佛,長時七出八沒”是對修行者歷經艱辛的描述。不動智佛指的是菩提心和佛性,而七出八沒則暗指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經歷了無盡的起伏和磨難。
“憍梵缽提,對人倒腹傾腸”這一句則暗示了修行者心地的開闊和慈悲。憍梵指的是慈悲心,而倒腹傾腸則表達了作者對他人的關懷和真誠。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修行者的贊頌和鼓勵,同時也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靈的凈化和善良之處。
“秀支替戾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wǔ shí yī shǒu
偈頌五十一首
zhōng rì máng máng, xiù zhī tì lì gāng.
終日忙忙,秀支替戾剛。
nà shì wú fáng, pū gǔ qú tū dāng.
那事無妨,仆谷劬禿當。
bù dòng zhì fú, zhǎng shí qī chū bā méi.
不動智佛,長時七出八沒。
jiāo fàn bō tí, duì rén dào fù qīng cháng.
憍梵缽提,對人倒腹傾腸。
“秀支替戾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