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若繕真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孰若繕真性”全詩
悠悠天地間,二物何飄忽。
促迫於生人,綠鬢成華發。
昧者不自如,終朝常汩汩。
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蹷。
孰若繕真性,以自固靈骨。
分類:
《古意》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文珦(公元1175年-1249年)。詩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物質欲望對人性的侵蝕,以及如何保持真實自我與內心的堅守。
下面是對《古意》的中文譯文:
逝水仍然向東流,
白日容易西謝去。
天地之間蕩漾著,
二物為何飄忽不定?
被迫于世間的生存之中,
綠發已成白發華。
對于迷惑者,他們不能控制自己,
整個一天都是汩汩匆匆。
財富和欲望讓人消沉,
這個本源早已被踐踏。
唯有修身養性,
才能保護心靈的本真。
這首詩詞以流暢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時間的流逝。詩中的逝水和白日象征著時光的消逝,一切都在不斷移動、發展和變化。作者在詩中提到“天地之間蕩漾著,二物為何飄忽不定”,表達了對萬物無常的思考,生命和世界的變幻無常讓人難以捉摸。
詩人還表達了對世俗生活的思考。他寫道“被迫于世間的生存之中,綠發已成白發華”,反映了現實生活因種種壓力和需求而不得不迎合世俗,歲月的流轉使人不得不面對自己漸漸老去的現實。他還強調了現世利欲對人性的腐蝕,誘使人們迷失自我,“財富和欲望讓人消沉”,使人忘記了本真的追求。
最后,詩人提出了保持真實自我的重要性。“唯有修身養性,才能保護心靈的本真”,詩人認為唯有通過修煉身心,保持內心的純潔和堅守,才能抵抗外界的誘惑和侵蝕,保持靈魂的安寧和獨立。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轉和世俗壓力的描繪,深刻思索了人生的無常和人性的真善美,倡導人們在現世的迷途中保持清醒和真實自我的追求,保持內心的純凈和穩定。
“孰若繕真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shì shuǐ shàng dōng liú, bái rì yì xī méi.
逝水尚東流,白日易西沒。
yōu yōu tiān dì jiān, èr wù hé piāo hū.
悠悠天地間,二物何飄忽。
cù pò yú shēng rén, lǜ bìn chéng huá fà.
促迫於生人,綠鬢成華發。
mèi zhě bù zì rú, zhōng cháo cháng gǔ gǔ.
昧者不自如,終朝常汩汩。
lì yù shěn jué shēn, qí běn yǐ xiān jué.
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蹷。
shú ruò shàn zhēn xìng, yǐ zì gù líng gǔ.
孰若繕真性,以自固靈骨。
“孰若繕真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