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水求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鏤水求紋”全詩
陶空作器,枉費工夫。
游溟渤始測淺深,登須彌乃知高遠。
太陽門下,爝火何施。
鏌鎁匣邊,鉛刀可棄。
分類:
《偈十六首》釋行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十六首》
水中雕刻圖案,白白浪費心思。
用泥塑造器皿,徒然耗費功夫。
在清澈的海洋中測量深淺,登上須彌山才知道高遠。
太陽門下,為何不點燃熊熊藍火。
鑄造錘靠近鏑匣,鉛刀可以拋棄。
詩意解讀:
這首詩詞以雕刻和才藝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于功夫與精細藝術的思考。詩人首先提到在水中鏤刻紋樣,費盡心思卻得不到任何回報,表示抱怨勞動成果的負正比問題。接著,詩人以陶器為例,指出制作陶器的過程中所需的勞動和耗費,但最終仍未能達到理想的結果。
后面的兩句表達了人們不斷探索事物本質的意義,以渡過淺薄的認知,而登上須彌山則象征著超越凡塵、達到境界的深深理解。
最后兩句詩,以太陽和鍛造工具為象征,傳達了一種深刻的思考。太陽門下沒有點燃熊熊藍火,意味著一種無法點燃的狀態,可能是指作者的心境;鍛造工具邊上放著鉛刀,表示鉛刀可以拋棄了,可能在傳達一個舍棄舊有觀念的意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重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勞動成果的反思和對抽象問題的思考。通過對鏤刻和造器的比喻,傳達了一種功夫與成果不成正比的辛酸感受。而"游溟渤始測淺深,登須彌乃知高遠"的一句,則是對于人們追求事物本質和超越凡塵的思考。整首詩詞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和對比描繪出詩人的內心感受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值得欣賞和深入品味。
“鏤水求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í liù shǒu
偈十六首
lòu shuǐ qiú wén, mán láo xīn lì.
鏤水求紋,謾勞心力。
táo kōng zuò qì, wǎng fèi gōng fu.
陶空作器,枉費工夫。
yóu míng bó shǐ cè qiǎn shēn, dēng xū mí nǎi zhī gāo yuǎn.
游溟渤始測淺深,登須彌乃知高遠。
tài yáng mén xià, jué huǒ hé shī.
太陽門下,爝火何施。
mò yé xiá biān, qiān dāo kě qì.
鏌鎁匣邊,鉛刀可棄。
“鏤水求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