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兩道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廬山兩道士”全詩
矯掌白云表,晞發陽和初。
清夜降真侶,焚香滿空虛。
中有無為樂,自然與世疏。
道尊不可屈,符守豈暇馀。
高齋遙致敬,愿示一編書。
分類: 寫景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寄黃、劉二尊師》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黃、劉二尊師》寫了兩位道士在廬山各自居住的景象。他們以修道之姿,從容自在地生活在山峰之巔。他們持扇揮揚,秀發隨風飄舞,與天地相融。在寧靜的夜晚,他們降臨到彼此的身旁,一起燃燒香煙,彌漫著虛無的空間。其中有著無為的樂趣,與世隔絕地自然生活。不邀招搖,也不受外物所擾,專心于修道的道德。他們并沒有多余的功夫去守護法物,高齋之中,則是一個安靜神圣的場所,遠隔萬里,致以敬意,希望收到一份書信,以表達他的心意。在這封信中,他希望能得到他們更多的指導和教誨。
《寄黃、劉二尊師》所表達的意境是在峰巒疊嶂的廬山之中,兩位道士以無為而自在的姿態修道生活。他們追求道家的無為而治,世俗的紛擾無法干擾他們的心境。這首詩把他們的生活描繪得非常美妙,體現了一種超然于塵世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道士們的敬佩和向往。整首詩言簡意賅,用字恰到好處,樸實而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道士聚居廬山的景象所產生的贊嘆之情。
在文化背景上,《寄黃、劉二尊師》是在唐代文人士人廣泛崇尚道家思想的大背景下創作的。唐代是一個充滿漢文化繁榮的時期,文人們崇尚詩詞、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同時也極其尊崇道家思想,追求無為而治的理念。因此,這首詩以清新脫俗的語言描述了道士們超然物外的生活,無疑迎合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念。
詩詞的中文譯文:
寄給黃、劉二位師父,
他們各自居住在廬山的一峰。
他們拿著手中的扇子,站在白云之上,
秀發在初升的太陽下閃耀。
在寧靜的夜晚,他們來到一起,
燃燒香煙,充滿了空無一物的空間。
其中有著無為的樂趣,
與世界隔絕,自然地生活。
他們不屈服于壓力,
沒有時間去守護他們的法物。
我在遙遠的高齋向他們致敬,
并且希望收到一封書信。
在這封信中,我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指導和教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清爽的筆調,描述了廬山兩位道士隱居的景象,以及他們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他們在廬山各自居住,卻依然心有靈犀,夜間相聚燃香,超脫世俗的束縛,追求無為的快樂。詩人通過描寫他們的生活,表達了對道士們修道生活的向往和敬佩之情。這首詩通過獨特的視覺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唐代文人追求超然境界的理念,體現了對無為而治的向往,以及對清凈安寧生活態度的贊美。
“廬山兩道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uáng liú èr zūn shī
寄黃、劉二尊師
lú shān liǎng dào shì, gè zài yī fēng jū.
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
jiǎo zhǎng bái yún biǎo, xī fā yáng hé chū.
矯掌白云表,晞發陽和初。
qīng yè jiàng zhēn lǚ, fén xiāng mǎn kōng xū.
清夜降真侶,焚香滿空虛。
zhōng yǒu wú wéi lè, zì rán yǔ shì shū.
中有無為樂,自然與世疏。
dào zūn bù kě qū, fú shǒu qǐ xiá yú.
道尊不可屈,符守豈暇馀。
gāo zhāi yáo zhì jìng, yuàn shì yī biān shū.
高齋遙致敬,愿示一編書。
“廬山兩道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