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宿跨泥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土宿跨泥牛”全詩
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橫身。
脫或未然,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分類:
《偈五首》釋宗璉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
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橫身。
脫或未然,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釋宗璉寫的五首偈頌,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述了人們在世間的境遇。
詩的第一句“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提到了一個人持著拄杖走路的姿勢,表達了在世上行走時會面臨困境和阻礙。如果握住拄杖,則會觸碰到前方的障礙物;如果不握住拄杖,則會背負著以前發生的困境。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在世間遇到的種種挑戰和矛盾,呈現了生活的無常和困擾。
接下來的兩句“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橫身。脫或未然”,意味著如果能夠認識到這種狀況,就可以放下人間煩惱和是非,擺脫困境。詩中的“荊棘林”和“是非海”象征了世間的困擾和紛爭。只有通過超越這些,才能可能擺脫困難,獲得自由。
最后一句“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用佛教中的普賢和民間傳說中的泥牛來比喻,傳達了一個人超越世俗、達到智慧和境界的意思。普賢是佛教中觀音菩薩的輔佐神,常常騎著一只白象。這里的白象象征普賢的威嚴和智慧。而泥牛意味著平凡的牛,象征著平凡和世俗。通過這兩個形象的對比,詩中表達了一個人在超越塵世后,可以達到崇高和卓越的境界。
通過這首詩詞,釋宗璉展示了一個人在世間所面臨的挑戰和矛盾,并鼓勵人們通過領悟和超越,尋求真正的自由和智慧。詩意深刻,給人以警示和啟示。
“土宿跨泥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ǔ shǒu
偈五首
huàn zuò zhǔ zhàng zé chù, bù huàn zuò zhǔ zhàng zé bèi.
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
ruò yě shí de, jīng jí lín zhōng sā shǒu,
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
shì fēi hǎi lǐ héng shēn.
是非海里橫身。
tuō huò wèi rán,
脫或未然,
pǔ xián chéng bái xiàng, tǔ sù kuà ní niú.
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土宿跨泥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