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哉太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烝哉太平”全詩
授犧膺箓,復禹繼明。
草木仁化,鳧鹥頌聲。
祀宗陳德,無愧斯誠。
分類:
《明皇祀圜丘樂章·豫和》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皇祀圜丘樂章·豫和》是唐代一首詩詞,作者不詳。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至此,世界和諧,太平盛世興起。
祭祀犧牲,傳承禹王的明德。
草木懷柔,鳧鹥歌唱。
祭祀祖宗,陳述著無愧的真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和諧繁榮的時代景象,即唐明皇在祀神圜丘時的樂章。詩人贊美了這個時代的太平盛世,表達了人們對于和平、繁榮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詩中通過祭祀儀式、自然界的和諧以及對祖先的敬仰,展示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和道德價值觀。
賞析:
《明皇祀圜丘樂章·豫和》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描繪了唐代太平盛世的景象。詩人通過描述祭祀儀式、自然界的和諧以及對祖先的敬仰,展現了唐代社會的安定與繁榮。
詩中的"至此"表達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暗示著樂章的開始。"丕構"和"太平"則表達了社會的和諧與安寧,使人們感受到這個時代的繁榮與幸福。
詩中提到的"犧膺箓"指的是祭祀儀式中所使用的犧牲品,顯示了對祖先的敬仰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禹繼明"指的是繼承禹王明德的意義,強調了對古代圣人的崇敬和對傳統價值觀的堅持。
詩中的"草木仁化"和"鳧鹥頌聲"描繪了自然界的和諧景象,暗示了社會的繁榮與安寧。"祀宗陳德,無愧斯誠"表達了對祖宗的敬意和對社會價值觀的認同。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展現了唐代太平盛世的景象,通過描述祭祀儀式和自然界的和諧,以及對祖先的敬仰,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繁榮的向往,體現了唐代社會的文化底蘊和道德觀念。
“烝哉太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huáng sì yuán qiū yuè zhāng yù hé
明皇祀圜丘樂章·豫和
zhì yǐ pī gòu, zhēng zāi tài píng.
至矣丕構,烝哉太平。
shòu xī yīng lù, fù yǔ jì míng.
授犧膺箓,復禹繼明。
cǎo mù rén huà, fú yī sòng shēng.
草木仁化,鳧鹥頌聲。
sì zōng chén dé, wú kuì sī chéng.
祀宗陳德,無愧斯誠。
“烝哉太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