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則在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則在我”全詩
孰為玉工,師友父兄。
仙山之石,今則在我。
彼璞之棄,我責之隋。
為瑚為璉,如珪如璋。
山澤之潤,邦家之光。
玉不自毀,人自槿實。
聞士稱名,不離其道。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午)

王炎午(1252-1324)初名應梅,字鼎翁,別號梅邊,江西安福舟湖(今洲湖)人。炎午出身于書香世家,自幼刻苦讀書,曾從事《春秋》研究。咸淳甲戌(1274)年,補中大學上舍生。臨安陷,謁文天祥,竭家產助勤王軍餉,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歸。文天祥被執,特作生祭文以勵其死。入元,杜門卻掃,肆力詩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異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南宋書》、《新元史》有傳。今存詞一首,見《元草堂詩馀》卷下。
《贈戴石玉》王炎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贈送戴石玉:
用磨石琢磨之后,你成為美玉。
誰是你的玉工,是你的師友父兄。
神仙山中的石頭,現在在我的手中。
那些被丟棄的原石,我要加以贊許。
它們制作成項鏈、手鐲,像珍珠和寶石。
山澤的滋潤,是國家的光輝。
玉不會自我毀滅,人才如此。
聽說士人們被稱贊,與他們的道路息息相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炎午的作品,以虛擬的口吻向戴石玉贈送了這首詩詞。詩人以琢磨玉石的過程來比喻人的培養與修煉,將玉石禮贊為“美玉”,表達了對戴石玉在艱苦環境下的努力與成長的敬佩之情。
詩中的“玉工”、“師友父兄”等詞語,顯示了詩人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與影響的認可。而“仙山之石”被賦予了象征珍貴與寶貴的意義,成為國家的光輝。詩中也喚起了詩人對“璞玉”的關注,認為即使是被丟棄的玉石也應該被重視與利用。
最后,詩人引用了“玉不自毀,人自槿實”的諺語,表達了他對士人們品質崇高、道德高尚的贊賞和希冀。詩詞表達了對美玉和士人品質的贊美,以及對戴石玉的學識與修養的敬佩和祝愿。
“今則在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dài shí yù
贈戴石玉
zuó zhī mó zhī, yù rǔ yú chéng.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shú wèi yù gōng, shī yǒu fù xiōng.
孰為玉工,師友父兄。
xiān shān zhī shí, jīn zé zài wǒ.
仙山之石,今則在我。
bǐ pú zhī qì, wǒ zé zhī suí.
彼璞之棄,我責之隋。
wèi hú wèi liǎn, rú guī rú zhāng.
為瑚為璉,如珪如璋。
shān zé zhī rùn, bāng jiā zhī guāng.
山澤之潤,邦家之光。
yù bù zì huǐ, rén zì jǐn shí.
玉不自毀,人自槿實。
wén shì chēng míng, bù lí qí dào.
聞士稱名,不離其道。
“今則在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