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王碑字顏與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裴王碑字顏與李”全詩
問之耆老此為誰,唐大歷中吳刺史。
刺史為民開陂湖,故跡猶傳堰九里。
年很小鼓報豐穰,決渠為雨潤澤美。
遺愛有橋名懷恩,姓名不載太史氏。
昔漢吳公治第一,列傳寂寂名無紀。
刺史豈其苗裔歟,明州政亦河南比。
堂上大書荊公詩,蘭菊春秋百世祀。
地志只稱王長官,有功于民蓋一揆。
吾聞是邦多賢守,裴王碑字顏與李。
惟侯盛德著人心,彼石可焚祠弗圯。
廣德湖為鴻隙陂,召棠欒社誰敢毀。
秔稌充羨侯之賜,廟食辰存如此水。
分類:
作者簡介(王應麟)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祖籍河南開封,后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后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余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
《吳刺史廟》王應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問這是誰的老人,唐大歷年間蘇州刺史。
刺史為民開破湖,遺跡還傳堰九里。
年很小鼓報豐收,開渠為雨潤澤美麗。
遺留有座橋叫感恩,姓名不載太史氏。
從前漢吳公治理第一,列傳寂靜名不記。
刺史難道是舜的后代嗎?,第二州政也河南比。
堂上寫王安石的詩,蘭菊春秋百代祭祀。
地志只稱長官,有功于人民是一致。
我聽說這個地方多賢守,裴王碑字臉與李。
只有侯盛德著人的心,那些石頭可以焚燒祭祀不倒塌。
廣德湖為鴻矛盾破,召棠樂社誰也不敢毀壞。
粳稻米充裕侯的賜,祭祀時存在這樣水。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裴王碑字顏與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cì shǐ miào
吳刺史廟
chéng xī yǒu cí lín shuǐ sì, cuì sōng liè zhí lù rú dǐ.
城西有祠臨水涘,翠松列植路如砥。
wèn zhī qí lǎo cǐ wèi shuí, táng dà lì zhōng wú cì shǐ.
問之耆老此為誰,唐大歷中吳刺史。
cì shǐ wèi mín kāi bēi hú, gù jī yóu chuán yàn jiǔ lǐ.
刺史為民開陂湖,故跡猶傳堰九里。
nián hěn xiǎo gǔ bào fēng ráng, jué qú wèi yǔ rùn zé měi.
年很小鼓報豐穰,決渠為雨潤澤美。
yí ài yǒu qiáo míng huái ēn, xìng míng bù zài tài shǐ shì.
遺愛有橋名懷恩,姓名不載太史氏。
xī hàn wú gōng zhì dì yī, liè zhuàn jì jì míng wú jì.
昔漢吳公治第一,列傳寂寂名無紀。
cì shǐ qǐ qí miáo yì yú, míng zhōu zhèng yì hé nán bǐ.
刺史豈其苗裔歟,明州政亦河南比。
táng shàng dà shū jīng gōng shī, lán jú chūn qiū bǎi shì sì.
堂上大書荊公詩,蘭菊春秋百世祀。
dì zhì zhǐ chēng wáng cháng guān, yǒu gōng yú mín gài yī kuí.
地志只稱王長官,有功于民蓋一揆。
wú wén shì bāng duō xián shǒu, péi wáng bēi zì yán yǔ lǐ.
吾聞是邦多賢守,裴王碑字顏與李。
wéi hóu shèng dé zhe rén xīn, bǐ shí kě fén cí fú yí.
惟侯盛德著人心,彼石可焚祠弗圯。
guǎng dé hú wèi hóng xì bēi, zhào táng luán shè shuí gǎn huǐ.
廣德湖為鴻隙陂,召棠欒社誰敢毀。
jīng tú chōng xiàn hóu zhī cì, miào shí chén cún rú cǐ shuǐ.
秔稌充羨侯之賜,廟食辰存如此水。
“裴王碑字顏與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