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昏云欲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昏云欲暝”全詩
山昏云欲暝,地迥月涵秋。
細響鳥驚樹,孤吟僧倚樓。
重陽明日是,又作十天游。
分類:
《方巖次李學補韻》翁森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方巖找到李學,并附和作詩。我散步在松樹邊的寺廟,心無所念,隨意去或留。山色漸暗,云彩欲黯,地面遠離,月光中充滿秋意。細微的聲響驚動了鳥兒,孤獨的吟唱,僧人靠在樓上。重陽節過后,明天又是重陽節,再度展開十天的游玩。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方巖尋找李學并與之相識,明天即將是重陽節,詩人一直游歷山水之間的心情。詩人在松樹邊的寺廟散步,享受自由隨性的心情,對外界事物無所留戀。詩人描寫了山色與天空的交融,以及地面與月光的相映成趣,強調了秋天的氛圍。在靜謐的環境中,細微的聲響喚起了鳥兒的騷動,寂寥的吟唱像是深思或是禪修的表現,僧人也因此倚靠在樓上。最后,詩人強調明天將是重陽節,展示了他再度重游名山的決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寫了景色和人物,將自然景致與情感融合在一起。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自己在山水間游歷的心情,以及身心的寧靜和無拘無束的狀態。詩中的寺廟、山色、云彩、月光以及鳥鳴、吟唱等細節,呼應著秋天的氣息,使整首詩具有濃厚的秋意。同時,詩人還巧妙地以遠離塵俗的僧人形象,傳達了寧靜和超然的境界。最后,詩人把明天的重陽節和十天游聯系在一起,顯示了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整首詩以簡潔、自然的筆觸,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感和內心世界的深度思考,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山昏云欲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ng yán cì lǐ xué bǔ yùn
方巖次李學補韻
sàn cè sōng biān sì, wú xīn rèn qù liú.
散策松邊寺,無心任去留。
shān hūn yún yù míng, dì jiǒng yuè hán qiū.
山昏云欲暝,地迥月涵秋。
xì xiǎng niǎo jīng shù, gū yín sēng yǐ lóu.
細響鳥驚樹,孤吟僧倚樓。
chóng yáng míng rì shì, yòu zuò shí tiān yóu.
重陽明日是,又作十天游。
“山昏云欲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