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雪忽驚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灑雪忽驚新”全詩
不見三四日,曠若十馀旬。
臨觴獨無味,對榻已生塵。
一詠舟中作,灑雪忽驚新。
煙波見棲旅,景物具昭陳。
秋塘唯落葉,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簡,閑居文墨親。
高天池閣靜,寒菊霜露頻。
應當整孤棹,歸來展殷勤。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答楊奉禮》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楊奉禮》
唐 韋應物
多病守山郡,
自得接嘉賓。
不見三四日,
曠若十馀旬。
臨觴獨無味,
對榻已生塵。
一詠舟中作,
灑雪忽驚新。
煙波見棲旅,
景物具昭陳。
秋塘唯落葉,
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簡,
閑居文墨親。
高天池閣靜,
寒菊霜露頻。
應當整孤棹,
歸來展殷勤。
中文譯文:
多病守在山中的郡守,
得到了接待貴賓的機會。
不見三四天,
感覺就像過了十余天。
舉杯獨自品味,卻沒有了滋味,
對床已經揚起了塵土。
一首詠史作品,
灑下的雪花突然變得美好。
霧氣和波浪見證了旅客的來臨,
景物展現了壯麗的景象。
秋池中只有落葉,
野寺里不見一個人。
朝政公事就是一紙簡單的公文,
閑居中我親近文墨。
高天的池閣非常寧靜,
寒菊上布滿了霜露。
我應該準備獨船,
回來時展現我的熱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問答的形式,向楊奉禮回答了自己在山中多日的生活情況。詩人以寫景抒懷的形式,描繪了山中的寂寞和自得,在孤獨中展現了自己的情感。
詩中的第一句“多病守山郡”以自己的身體不適來開篇,表達了作者在山中守衛邊境的艱辛和委身的精神。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與楊奉禮分別的時間感受。作者形容不見面的時間仿佛過去了很久,曠若十余旬,強調了思念之情。
詩中的“臨觴獨無味,對榻已生塵”表達了作者在病榻上與賓客相聚時的感慨,生病使他失去對杯中酒的味道,同時也形容了他在守寂寞的寺廟中。
接下來的幾句“一詠舟中作,灑雪忽驚新。煙波見棲旅,景物具昭陳。”通過寫景的手法,描繪了作者在寺廟的窗口看到的一幅冷冷清清的畫面,雪花灑在船上,突然變得美好,煙波和波浪見證了旅客的到來,景物展現出壯麗的景象。
接下來的幾句“秋塘唯落葉,野寺不逢人。”描述了作者所在的環境,秋天的池塘里只有落葉,野寺里也沒有人,形容了山中的荒涼和寂靜。
最后幾句“白事廷吏簡,閑居文墨親。高天池閣靜,寒菊霜露頻。應當整孤棹,歸來展殷勤。”表達了作者在守山的同時,安心從事文學創作,對閑居的熱愛,以及自己對歸來后的殷勤心情的期望。
整首詩情感真摯,描繪了山中的寂寞和自在,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自身境況的反思,展現了一位山中隱士的生活情景,反映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與體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流暢的韻律,展示了韋應物細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深入思考。
“灑雪忽驚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yáng fèng lǐ
答楊奉禮
duō bìng shǒu shān jùn, zì dé jiē jiā bīn.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賓。
bú jiàn sān sì rì, kuàng ruò shí yú xún.
不見三四日,曠若十馀旬。
lín shāng dú wú wèi, duì tà yǐ shēng chén.
臨觴獨無味,對榻已生塵。
yī yǒng zhōu zhōng zuò, sǎ xuě hū jīng xīn.
一詠舟中作,灑雪忽驚新。
yān bō jiàn qī lǚ, jǐng wù jù zhāo chén.
煙波見棲旅,景物具昭陳。
qiū táng wéi luò yè, yě sì bù féng rén.
秋塘唯落葉,野寺不逢人。
bái shì tíng lì jiǎn, xián jū wén mò qīn.
白事廷吏簡,閑居文墨親。
gāo tiān chí gé jìng, hán jú shuāng lù pín.
高天池閣靜,寒菊霜露頻。
yīng dāng zhěng gū zhào, guī lái zhǎn yīn qín.
應當整孤棹,歸來展殷勤。
“灑雪忽驚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