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占金山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占金山勝”全詩
杉篁能護翠,猿鶴似驚秋。
祗恨登臨晚,寧辭取次游。
列峰饒遠秀,不惜上層樓。
分類:
《法會院》吳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法會院》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珩。這首詩以形象的描繪描述了法會院的美麗景色,并表達了作者對晚上登臨的遺憾和對遠景的向往。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地占金山勝,
泉分銀漢流。
杉篁能護翠,
猿鶴似驚秋。
祗恨登臨晚,
寧辭取次游。
列峰饒遠秀,
不惜上層樓。
詩意和賞析:
《法會院》通過詩人吳珩的筆墨,描寫了法會院壯美的景色,給讀者帶來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第一句“地占金山勝”,表達了法會院地理位置之優越,巍峨的山脈宛如一座金山,給人以壯麗之感。
第二句“泉分銀漢流”,形容法會院的泉水如銀漢般流淌,清澈而明亮。
第三句“杉篁能護翠”,指的是法會院周圍的松樹和竹子,宛如護衛著翠綠的景色。
第四句“猿鶴似驚秋”,以猿猴和鶴鳥作為景象,描繪了秋天的景色,生動地表現了山野的清靜與自然的恬淡。
第五句“祗恨登臨晚”,表達了詩人對于晚上才登上法會院的遺憾之情,希望能夠早點來到這美麗的地方。
第六句“寧辭取次游”,表示詩人寧愿放棄其他機會而再次游覽法會院,可見他對這個地方的喜愛之情。
最后兩句“列峰饒遠秀,不惜上層樓”,描寫了法會院周圍的山峰高聳入云,景色十分秀麗。詩人表示不吝惜時間和精力,愿意爬上高樓,盡情欣賞這美景。
這首詩通過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法會院的壯美景色,傳遞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向往之情。通過描寫山川秀美、水景清澈和景物豐富的特點,詩歌給讀者帶來了視覺和心靈的愉悅。同時,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擇取,將對法會院的喜愛和向往融入了詩中。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給人一種淡雅、舒適的感覺。
“地占金山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 huì yuàn
法會院
dì zhàn jīn shān shèng, quán fēn yín hàn liú.
地占金山勝,泉分銀漢流。
shān huáng néng hù cuì, yuán hè shì jīng qiū.
杉篁能護翠,猿鶴似驚秋。
zhī hèn dēng lín wǎn, níng cí qǔ cì yóu.
祗恨登臨晚,寧辭取次游。
liè fēng ráo yuǎn xiù, bù xī shàng céng lóu.
列峰饒遠秀,不惜上層樓。
“地占金山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