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被吞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海內被吞食”全詩
萬古為要樞,往來何時息。
秦皇既恃險,海內被吞食。
及嗣同覆顛,咽喉莫能塞。
炎靈詎西駕,婁子非經國。
徒欲扼諸侯,不知恢至德。
圣朝及天寶,豺虎起東北。
下沉戰死魂,上結窮冤色。
古今雖共守,成敗良可識。
藩屏無俊賢,金湯獨何力。
馳車一登眺,感慨中自惻。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經函谷關》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函谷關》
洪河絕山根,
單軌出其側。
萬古為要樞,
往來何時息。
秦皇既恃險,
海內被吞食。
及嗣同覆顛,
咽喉莫能塞。
炎靈詎西駕,
婁子非經國。
徒欲扼諸侯,
不知恢至德。
圣朝及天寶,
豺虎起東北。
下沉戰死魂,
上結窮冤色。
古今雖共守,
成敗良可識。
藩屏無俊賢,
金湯獨何力。
馳車一登眺,
感慨中自惻。
譯文:
洪河絕山根,唯有一條通往谷關的小道。
幾千年來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何時才會停息?
秦皇帝曾經依仗這個險要地勢,吞并了海內的諸國。
如今他的后嗣也覆滅了,咽喉之地再也無法阻塞。
那位炎靈的神靈,難道不會親自前來御駕親征嗎?
婁子(李世民)并非當國之才,卻仍然有意吞并諸侯。
他們不知道恢復至德的道理和方法。
在圣朝和天寶朝時,豺虎般的敵人在東北起兵。
無數戰士沉淪于戰場,他們的靈魂承載著無盡的冤屈。
歷史上雖然有共同守衛的英雄人物,但成敗往往是可辨識的。
作為邊疆的屏障,并沒有出現杰出的賢臣,
這個威嚴的帝國也獨力支撐不住。
馳車到達山頂眺望,心中感慨萬分,充滿無盡的憂傷。
詩意和賞析:
《經函谷關》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唐宋邊塞詩,以函谷關為背景,表達了對國家命運和歷史命運的思考和擔憂。詩人通過描繪函谷關作為重要的交通要道的歷史地位,并以此為引子,借古諷今,直指當時的政治局勢。
詩中通過述說秦皇帝曾經依仗函谷關的險要地勢征服海內諸國,卻沒能保住帝國,以及李世民統治時期東北豺虎般的敵人起兵的情景,表達了對強勢的君主統治的憂慮和對統治者執政能力的質疑。
詩人還強調了國家和領導者的強盛與虛弱,并表示由于君主和賢臣的缺乏,那個威嚴的帝國獨自一人無法撐起。
整首詩以函谷關為背景,通過敘述歷史和對當時政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深沉憂慮感慨。詩人以函谷關的歷史意義為線索,將個人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自身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同時,詩人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使詩情更加凝練有力。這首詩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欣賞價值,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海內被吞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hán gǔ guān
經函谷關
hóng hé jué shān gēn, dān guǐ chū qí cè.
洪河絕山根,單軌出其側。
wàn gǔ wèi yào shū, wǎng lái hé shí xī.
萬古為要樞,往來何時息。
qín huáng jì shì xiǎn, hǎi nèi bèi tūn shí.
秦皇既恃險,海內被吞食。
jí sì tóng fù diān, yān hóu mò néng sāi.
及嗣同覆顛,咽喉莫能塞。
yán líng jù xī jià, lóu zǐ fēi jīng guó.
炎靈詎西駕,婁子非經國。
tú yù è zhū hóu, bù zhī huī zhì dé.
徒欲扼諸侯,不知恢至德。
shèng cháo jí tiān bǎo, chái hǔ qǐ dōng běi.
圣朝及天寶,豺虎起東北。
xià chén zhàn sǐ hún, shàng jié qióng yuān sè.
下沉戰死魂,上結窮冤色。
gǔ jīn suī gòng shǒu, chéng bài liáng kě shí.
古今雖共守,成敗良可識。
fān píng wú jùn xián, jīn tāng dú hé lì.
藩屏無俊賢,金湯獨何力。
chí chē yī dēng tiào, gǎn kǎi zhōng zì cè.
馳車一登眺,感慨中自惻。
“海內被吞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