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翠踐苔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翠踐苔蘚”全詩
潯陽山水多,草木俱紛衍。
崎嶇緣碧澗,蒼翠踐苔蘚。
高樹夾潺湲,崩石橫陰巘.
野杏依寒拆,馀云冒嵐淺。
性愜形豈勞,境殊路遺緬。
憶昔終南下,佳游亦屢展。
時禽下流暮,紛思何由遣。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自蒲塘驛回駕經歷山水》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蒲塘驛回駕經歷山水
館宿風雨滯,始晴行蓋轉。
潯陽山水多,草木俱紛衍。
崎嶇緣碧澗,蒼翠踐苔蘚。
高樹夾潺湲,崩石橫陰巘。
野杏依寒拆,余云冒嵐淺。
性愜形豈勞,境殊路遺緬。
憶昔終南下,佳游亦屢展。
時禽下流暮,紛思何由遣。
中文譯文:
從蒲塘驛回駕的山水經歷
在客棧住宿,風雨阻滯,剛見晴天行程就轉變。
潯陽山水眾多,草木繁衍生長。
崎嶇的山路邊緣是碧澗,蒼翠的樹木踩在青苔上。
高大的樹木夾雜著潺潺的水聲,崩落的石頭橫亙在陰暗的峽谷。
野杏樹靠在寒冷的山壁上掉落,稀薄的云霧升騰成淡淡的嵐。
心境愉快,形態并不勞累,但身處不同的景致讓懷念過去的旅途。
記得以前曾多次游覽終南山,夜晚時候聽見時鳥下到流水邊,思緒紛亂,難以排遣。
詩意:
這首詩以描述作者從蒲塘驛回駕的經歷山水為主題。通過描繪客棧住宿、山水景色、路途狀況和回憶過去的佳游,表達出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旅途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采用七言絕句的形式,行云流水般的詩句展示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見所思。詩中描繪的山水景色生動而細膩,以多個景物和形容詞來勾勒出潯陽山水的美麗壯麗。背景中的崎嶇山路、青苔蘚布滿的碧澗、高大的樹木和湍急的水流形成一幅山水畫卷。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來表達自己對美的追求,同時也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情。整首詩以形容詞為特色,形容詞的使用增強了詩歌的表達力和韻味,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美景和回憶的深情。
“蒼翠踐苔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pú táng yì huí jià jīng lì shān shuǐ
自蒲塘驛回駕經歷山水
guǎn sù fēng yǔ zhì, shǐ qíng xíng gài zhuǎn.
館宿風雨滯,始晴行蓋轉。
xún yáng shān shuǐ duō, cǎo mù jù fēn yǎn.
潯陽山水多,草木俱紛衍。
qí qū yuán bì jiàn, cāng cuì jiàn tái xiǎn.
崎嶇緣碧澗,蒼翠踐苔蘚。
gāo shù jiā chán yuán, bēng shí héng yīn yǎn.
高樹夾潺湲,崩石橫陰巘.
yě xìng yī hán chāi, yú yún mào lán qiǎn.
野杏依寒拆,馀云冒嵐淺。
xìng qiè xíng qǐ láo, jìng shū lù yí miǎn.
性愜形豈勞,境殊路遺緬。
yì xī zhōng nán xià, jiā yóu yì lǚ zhǎn.
憶昔終南下,佳游亦屢展。
shí qín xià liú mù, fēn sī hé yóu qiǎn.
時禽下流暮,紛思何由遣。
“蒼翠踐苔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