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吞大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湖海吞大荒”全詩
始見吳都大,十里郁蒼蒼。
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陸,駢闐會四方。
俗繁節又暄,雨順物亦康。
禽魚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于茲省氓俗,一用勸農桑。
誠知虎符忝,但恨歸路長。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登重玄寺閣》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上重玄寺的閣樓,時光悠閑,身為道士的我順著樓梯一步步升上云端,遠離塵世的喧囂。晨光照耀下,大地一片寧靜,天空澄澈明朗。初次來到吳都的良辰美景,十里之地都是郁郁蔥蔥的山嶺。山川展示出自然的壯麗景色,湖泊和海洋吞噬了無邊的不毛之地。各方人們匯集在一起,水陸交會,繁忙而熱鬧。人們的生活繁瑣而充實,雨水順利,物產豐盛。禽鳥暢游于湖海之間,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草木散發出芳香的氣息。在這里,我思考著人們的習俗和生活,對他們進行農業生產的勸導。雖然我擔任了虎符的職責,但只恨回程的路途如此遙遠。
詩詞的中文譯文:
登上重玄寺閣,時光悠閑,晨光照耀下大地和天空變得明朗。初次見到吳都之美,十里之地都是郁郁蔥蔥的高山。山川展示出自然的壯麗景色,湖泊和海洋吞噬了無邊的不毛之地。人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在一起,水陸交錯、繁忙而熱鬧。人們的生活繁忙而充實,雨水順利,物產豐盛。禽鳥自由地飛翔,魚兒在水中自在地游動,草木散發著芬芳的氣息。我在這里思考人們的習俗和生活,鼓勵他們從事農業生產。雖然我擔任了虎符的職責,但只是對回程的路途感到遙遠而遺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作者登上重玄寺的閣樓,抒發游覽所見所感為主題。詩人以凝練而剛健的筆觸,描寫了吳都的壯麗景色和人們的熱鬧生活。詩人以山川、湖海等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豐富。同時,詩中也可見作者的關注和思考,他對人們的生活和習俗進行了觀察和叮囑,特別是對農業生產的關心和鼓勵。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遺憾和心愿,雖然他擔任了虎符的職責,但他只是希望回家的路能夠近一些。
整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景色和人情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熱愛和思考。同時,通過對農業生產的關注,詩人還呼吁社會關注農業,促進農民的生計和農村的發展。整體氣氛和情感平靜而寧靜,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海吞大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zhòng xuán sì gé
登重玄寺閣
shí xiá zhì yún gòu, chén jì chéng jǐng guāng.
時暇陟云構,晨霽澄景光。
shǐ jiàn wú dōu dà, shí lǐ yù cāng cāng.
始見吳都大,十里郁蒼蒼。
shān chuān biǎo míng lì, hú hǎi tūn dà huāng.
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hé dá zhēn shuǐ lù, pián tián huì sì fāng.
合沓臻水陸,駢闐會四方。
sú fán jié yòu xuān, yǔ shùn wù yì kāng.
俗繁節又暄,雨順物亦康。
qín yú gè xiáng yǒng, cǎo mù biàn fēn fāng.
禽魚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yú zī shěng máng sú, yī yòng quàn nóng sāng.
于茲省氓俗,一用勸農桑。
chéng zhī hǔ fú tiǎn, dàn hèn guī lù cháng.
誠知虎符忝,但恨歸路長。
“湖海吞大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