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奏罷金滕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逡巡奏罷金滕曲”出自宋代楊修的《聽箏堂》,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qūn xún zòu bà jīn téng qū,詩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逡巡奏罷金滕曲”全詩
《聽箏堂》
雁柱鸞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巖巖。
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嘆不凡。
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嘆不凡。
分類:
《聽箏堂》楊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箏堂》
雁柱鸞弦十有三,
南山安石位巖巖。
逡巡奏罷金滕曲,
堂上沾襟嘆不凡。
中文譯文:
雁柱鸞弦共有十三弦,
南山的安石堆積得巍峨。
箏曲奏罷,舞臺上的琴聲還在回響,
在聽眾中,有人深深地嘆息,感嘆這音樂的非凡。
詩意和賞析:
《聽箏堂》是宋代文人楊修的一首詩,通過描寫一場箏曲表演,反映了對音樂藝術的贊美和沉思。
詩中出現的“雁柱鸞弦”暗指箏的構造,表示箏上的琴弦,象征著樂音的發聲之道。這里提到共有十三根琴弦,顯示了箏的制作工藝和音樂的豐富。
“南山安石”形容舞臺的安定和堅固,舞臺安置在堆積如山的石塊上,象征著音樂文化的根基牢固。
“金滕曲”是指箏上演奏的音樂曲目,曲中韻律優美,琴音流轉,令人陶醉。
然而,詩的最后一句“堂上沾襟嘆不凡”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敬重與贊嘆之情。聽眾們宛如得到了啟示一般,感嘆于音樂的非凡之處,深深地被音樂所感染。
整首詩通過對音樂表演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音樂藝術的贊美之情,強調了音樂所傳遞的精神力量和感染力。它讓人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和藝術的魅力,詩句簡潔有力,意蘊深遠,是一首優美的宋代音樂詩。
“逡巡奏罷金滕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zhēng táng
聽箏堂
yàn zhù luán xián shí yǒu sān, nán shān ān shí wèi yán yán.
雁柱鸞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巖巖。
qūn xún zòu bà jīn téng qū, táng shàng zhān jīn tàn bù fán.
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嘆不凡。
“逡巡奏罷金滕曲”平仄韻腳
拼音:qūn xún zòu bà jīn téng qū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逡巡奏罷金滕曲”的相關詩句
“逡巡奏罷金滕曲”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逡巡奏罷金滕曲”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逡巡奏罷金滕曲”出自楊修的 《聽箏堂》,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