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服茍未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服茍未替”全詩
墮此塵壒網,吾行其既遠。
胡寧於書事,意愛猶繾綣。
況之迷蹊人,慕顧只舊孤。
扁旁真赤幟,所立示所本。
又如農人心,終不置穮蓑。
晞發茅檐下,榮榮蘭九畹。
初服茍未替,無亦驚晼晚。
所逢非所安,吾廬盍云返。
分類:
《讀書堂五首》葉子強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書堂五首》
詩書不策勛,歲月忽已晚。
墮此塵壒網,吾行其既遠。
胡寧於書事,意愛猶繾綣。
況之迷蹊人,慕顧只舊孤。
扁旁真赤幟,所立示所本。
又如農人心,終不置穮蓑。
晞發茅檐下,榮榮蘭九畹。
初服茍未替,無亦驚晼晚。
所逢非所安,吾廬盍云返。
中文譯文:
讀書不為求功勛,歲月如梭已經晚。
陷入這塵世紛擾的網,我一路行走已經很遠。
懷念著書事的胡兒,深深地鐘愛而難舍。
更何況他們迷失了道路的人們,向往卻只能獨處。
書中真理扁擔旁,立起了正義的標志。
就像農人的心思一樣,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蓑衣。
在茅檐下清晨發憤,光彩照耀著蘭花九畹。
初學者雖然還不成熟,但也能驚嘆智慧的晚熟。
所遇不如所愿,我何不回歸我的小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追求的心態。他認為讀書并不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是追求真理和智慧。然而,他嘆息歲月匆匆,感到自己的努力似乎已經太遲。他覺得自己陷入了這塵世的紛擾之中,但他仍然堅定地繼續前行。作者對書中所包含的真理非常珍視,將其比喻為扁擔旁的標志,表示正義和價值的立場。他認為,像農人一樣堅持初衷不放棄,才能在茅檐下獲得光彩和榮耀。即使他自己的修養尚不完全,但他相信晚熟也能帶來智慧。然而,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境遇并不總是如他所愿,于是他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小屋,返璞歸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讀書的理解和追求,表達了詩人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與珍視。詩中的比喻和意象豐富而深刻,充滿了哲理和感慨。作者認為真理和價值的標志就像扁擔旁的標志,需要堅守和秉持;而像農人一樣,如果堅持初衷,即使起初并不成熟,仍然能夠在自己的范圍內取得光彩和榮耀。整首詩寫景描寫簡練而貼切,通過與自然景觀的對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內心的掙扎與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一種思索人生、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悲壯感,深深地觸動了讀者。
“初服茍未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ū táng wǔ shǒu
讀書堂五首
shī shū bù cè xūn, suì yuè hū yǐ wǎn.
詩書不策勛,歲月忽已晚。
duò cǐ chén ài wǎng, wú xíng qí jì yuǎn.
墮此塵壒網,吾行其既遠。
hú níng yú shū shì, yì ài yóu qiǎn quǎn.
胡寧於書事,意愛猶繾綣。
kuàng zhī mí qī rén, mù gù zhǐ jiù gū.
況之迷蹊人,慕顧只舊孤。
biǎn páng zhēn chì zhì, suǒ lì shì suǒ běn.
扁旁真赤幟,所立示所本。
yòu rú nóng rén xīn, zhōng bù zhì biāo suō.
又如農人心,終不置穮蓑。
xī fā máo yán xià, róng róng lán jiǔ wǎn.
晞發茅檐下,榮榮蘭九畹。
chū fú gǒu wèi tì, wú yì jīng wǎn wǎn.
初服茍未替,無亦驚晼晚。
suǒ féng fēi suǒ ān, wú lú hé yún fǎn.
所逢非所安,吾廬盍云返。
“初服茍未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