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白不期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賀白不期頤”全詩
嘗陵終落魄,賀白不期頤。
天涸璇源派,霜摧玉樹枝。
游魂歸故國,忍見黍離離。
分類:
《挽趙秋曉》張登辰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趙秋曉》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登辰。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趙秋曉
自古名而壽,
宗臣罕有之。
嘗陵終落魄,
賀白不期頤。
天涸璇源派,
霜摧玉樹枝。
游魂歸故國,
忍見黍離離。
譯文:
自古以來,有名望而又能長壽的宗室臣僚是罕見的。
曾經在陵墓中度過的歲月,最終使我淪落失意,
沒能得到賀白(人名)的支持與關懷。
天空干涸,美玉般的泉源枯竭,
霜凍折斷了玉樹的枝枝節節。
我的游魂只能回歸故國,
但我難以忍受黍稷(古代的一種谷物)凄涼的離別之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處境的悲涼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中提到自古以來,能同時享有名望和長壽的宗室臣僚是非常罕見的。這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和境遇,他曾經是享有聲望的官員,但卻沒有得到長壽的福祉,顯示了他的失意和不幸。
其次,詩中提到了陵墓和賀白。陵墓代表著過去的榮耀和權勢,而賀白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支持者。然而,作者在陵墓中度過的時光使他陷入了困境,而賀白并沒有給予他幫助和關懷,這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失落和孤獨感。
接著,詩中以天空干涸和霜凍折斷玉樹枝的意象來表現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困頓。天空干涸象征了生命的枯竭和希望的消失,而玉樹是一種珍貴的象征,它的枝枝節節被霜凍折斷,暗示了作者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和摧殘。
最后,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游魂歸故國意味著作者內心的歸屬感和對家鄉的渴望,但他卻難以忍受黍稷凄涼的離別景象。這里的黍稷代表了故國的田園風光和生活的富足,作者的心靈無法承受故國的離別和荒涼。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作者的境遇和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失意、孤獨以及無法忍受離別之苦的情感。同時,通過象征意象的運用,進一步增強了詩詞的抒情效果,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賀白不期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zhào qiū xiǎo
挽趙秋曉
zì gǔ míng ér shòu, zōng chén hǎn yǒu zhī.
自古名而壽,宗臣罕有之。
cháng líng zhōng luò tuò, hè bái bù qī yí.
嘗陵終落魄,賀白不期頤。
tiān hé xuán yuán pài, shuāng cuī yù shù zhī.
天涸璇源派,霜摧玉樹枝。
yóu hún guī gù guó, rěn jiàn shǔ lí lí.
游魂歸故國,忍見黍離離。
“賀白不期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