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古無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亡羊古無有”全詩
利欲蝕本心,眼花大如斗。
適燕南其轅,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掛口。
一慟激流俗,新荑發枯朽。
斯人向千載,此意誰復剖。
問津非名樓,端以覺蒙蔀。
分類:
《問津樓》鄭伯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問津樓》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鄭伯熊。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無有。
利欲蝕本心,眼花大如斗。
適燕南其轅,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掛口。
一慟激流俗,新荑發枯朽。
斯人向千載,此意誰復剖。
問津非名樓,端以覺蒙蔀。
詩意和賞析:
《問津樓》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和社會的思考和憂慮。詩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通過這些意象,作者揭示了自己對當時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失衡以及對人們追逐私利的批判。
首先,詩中提到了"周道直如矢,亡羊古無有",意味著周公的道路直如箭矢,而失去的羔羊卻是古代的罕見之事。這句話表達了對古代道德的向往和對當時道德淪喪的失望。
接著,詩中描述了人們被利欲所腐蝕的情景,"利欲蝕本心,眼花大如斗"。這句話揭示了人們貪婪和追求私利的心態,以及由此帶來的道德和價值觀的扭曲。
然后,詩中提到了燕南和越國的動向,"適燕南其轅,之越乃北走"。這句話暗示了人們因為私利而背離正道,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和混亂。
隨后,詩中提到了"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掛口",指的是人們對于阮嗣宗的評價和爭議。這句話表達了社會對于權力斗爭和人們對于事實真相的不同觀點和看法。
最后,詩中以"問津非名樓,端以覺蒙蔀"作結。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對于社會的期望和呼吁,認為真正的改變和進步不在于華麗的建筑和名利,而在于正視問題、清醒認知和深刻思考。
總體而言,《問津樓》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道德淪喪和人們追逐私利的憂慮,并呼吁人們正視問題、思考現狀,尋求真正的進步和改變。
“亡羊古無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n jīn lóu
問津樓
zhōu dào zhí rú shǐ, wáng yáng gǔ wú yǒu.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無有。
lì yù shí běn xīn, yǎn huā dà rú dòu.
利欲蝕本心,眼花大如斗。
shì yàn nán qí yuán, zhī yuè nǎi běi zǒu.
適燕南其轅,之越乃北走。
sì hǎi ruǎn sì zōng, zāng pǐ bù guà kǒu.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掛口。
yī tòng jī liú sú, xīn tí fā kū xiǔ.
一慟激流俗,新荑發枯朽。
sī rén xiàng qiān zǎi, cǐ yì shuí fù pōu.
斯人向千載,此意誰復剖。
wèn jīn fēi míng lóu, duān yǐ jué méng bù.
問津非名樓,端以覺蒙蔀。
“亡羊古無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