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襟帶尚依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山襟帶尚依然”全詩
八葉龍孫東入海,六宮彩女北歸燕。
銅駝荊棘秋風里,石馬莓苔落照邊。
玉柙游魂飛劫火,五陵嘉樹不啼鵑。
分類:
《白塔寺》鄭洪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塔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鄭洪。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山襟帶尚依然,
王氣銷沉已百年。
八葉龍孫東入海,
六宮彩女北歸燕。
銅駝荊棘秋風里,
石馬莓苔落照邊。
玉柙游魂飛劫火,
五陵嘉樹不啼鵑。
這首詩詞描繪了白塔寺的景色和歷史。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以白塔寺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歷史,表達了一種深沉的哀愁和歲月的流轉。江山襟帶尚依然,指的是白塔寺所在的江山依然保持著一些舊時的風貌和莊嚴。然而,王氣銷沉已百年,說明過去的輝煌已經逝去,王朝的威嚴已經褪去。
詩詞中提到了八葉龍孫東入海,六宮彩女北歸燕,這是在描述歷史的往事。八葉龍孫東入海可能指的是歷史上的某位皇帝或王子,離開了白塔寺所在的地方,向東方的海域前進。六宮彩女北歸燕則可能指的是一批妃子或女子,離開了白塔寺所在的地方,返回北方的燕國。
接下來的銅駝荊棘秋風里,石馬莓苔落照邊,描繪了白塔寺周圍的景物。銅駝、石馬是塔寺周圍的景觀,荊棘、莓苔則暗示了歲月的荒涼和廢墟的景象。秋風里、落照邊則增添了一種凄涼的氛圍。
最后兩句玉柙游魂飛劫火,五陵嘉樹不啼鵑,表達了更深的哀傷。玉柙游魂飛劫火可能指的是歷史的災難和動蕩,白塔寺中的游魂在火災中飛散。五陵嘉樹不啼鵑則暗示了白塔寺所在的地方的人們已經沒有了歡聲笑語,失去了往日的快樂和安寧。
整首詩詞以白塔寺為主題,通過描繪景物和歷史的變遷,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緬懷和對現實的哀嘆。作者通過凄涼的景象和悲傷的語言,傳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使人們對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更迭產生思考。
“江山襟帶尚依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tǎ sì
白塔寺
jiāng shān jīn dài shàng yī rán, wáng qì xiāo chén yǐ bǎi nián.
江山襟帶尚依然,王氣銷沉已百年。
bā yè lóng sūn dōng rù hǎi, liù gōng cǎi nǚ běi guī yàn.
八葉龍孫東入海,六宮彩女北歸燕。
tóng tuó jīng jí qiū fēng lǐ, shí mǎ méi tái luò zhào biān.
銅駝荊棘秋風里,石馬莓苔落照邊。
yù xiá yóu hún fēi jié huǒ, wǔ líng jiā shù bù tí juān.
玉柙游魂飛劫火,五陵嘉樹不啼鵑。
“江山襟帶尚依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