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眾生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舍利眾生得”全詩
不應歸北斗,應是向西方。
舍利眾生得,袈裟弟子將。
鼠行殘藥碗,蟲網舊繩床。
別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處在,神理竟茫茫。
分類: 憂國憂民
作者簡介(張謂)
張謂(?--777年)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泌陽縣)人,唐代。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年間潭州刺史,后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
《哭護國上人》張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護國上人》是唐代張謂創作的一首詩詞。它的中文譯文是:
昔日我曾高興地看到護國上人三度成佛,
如今我卻為他萬劫不復而傷悲。
他本應該回到北斗星區,
但他卻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
他的舍利為眾生因果所得,
他的袈裟為弟子們所傳承。
現在我看到他的藥碗上爬滿了老鼠,
他的床上積滿了蛛網。
離別時他筑起了千花塔,
如今只留下了一個破草堂。
我不知道護國上人去了哪里,
神秘規律使我無從得知。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護國上人去世的追思之情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詩人通過描述護國上人的去世,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惋惜。他曾經觀察到護國上人三度成佛,而現在他卻感到護國上人遭受了長時間的苦難。詩人認為護國上人本應回到北斗星區的佛國,但他卻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對護國上人修行成果的贊揚。詩人同時也表達了對護國上人死后的景況的擔憂,他看到藥碗上爬滿了老鼠,床上積滿了蛛網,這暗示護國上人的佛堂已經荒廢。護國上人曾經建起千花塔,現在只剩下一個破草堂,這再次表達了對護國上人去世的感傷之情。最后,詩人對護國上人去向的猜測無從得知,神秘的宇宙規律使他在茫茫眾生中尋找不到答案。
整首詩詞以表達對護國上人的敬仰和死亡的思考為主題,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描繪護國上人的境況和自己的感受,詩人傳遞了對人生無常和對佛教修行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感嘆和追思之情,使人們對生命的脆弱和對死亡的不可掌控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舍利眾生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hù guó shàng rén
哭護國上人
xī xǐ sān shēn jìng, jīn bēi wàn jié zhǎng.
昔喜三身凈,今悲萬劫長。
bù yīng guī běi dǒu, yìng shì xiàng xī fāng.
不應歸北斗,應是向西方。
shè lì zhòng shēng de, jiā shā dì zǐ jiāng.
舍利眾生得,袈裟弟子將。
shǔ xíng cán yào wǎn, chóng wǎng jiù shéng chuáng.
鼠行殘藥碗,蟲網舊繩床。
bié qǐ qiān huā tǎ, kōng liú yī cǎo táng.
別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zhī gōng hé chǔ zài, shén lǐ jìng máng máng.
支公何處在,神理竟茫茫。
“舍利眾生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