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窗竹翠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軒窗竹翠濕”全詩
空積犬馬戀,豈思鹓鷺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鄉。
滿院池月靜,卷簾溪雨涼。
軒窗竹翠濕,案牘荷花香。
白鳥上衣桁,青苔生筆床。
數公不可見,一別盡相忘。
敢恨青瑣客,無情華省郎。
早年迷進退,晚節悟行藏。
他日能相訪,嵩南舊草堂。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
黜官自西掖,
待罪臨下陽。
空積犬馬戀,
豈思鹓鷺行。
素多江湖意,
偶佐山水鄉。
滿院池月靜,
卷簾溪雨涼。
軒窗竹翠濕,
案牘荷花香。
白鳥上衣桁,
青苔生筆床。
數公不可見,
一別盡相忘。
敢恨青瑣客,
無情華省郎。
早年迷進退,
晚節悟行藏。
他日能相訪,
嵩南舊草堂。
詩意: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初次到達西虢官舍南池,向左右省以及南宮的舊友呈現詩。詩人在離職后前往下陽等待處罰,但他的心思卻放在了犬馬之間,忽略了鹓鷺的飛行。他在官場沉浮多年,懂得了江湖的滄桑,與山水鄉的景致相輔相成。月光灑滿院子,池水靜謐,卷簾間飄著溪雨的清涼。房間的窗戶上掛滿了竹簾,濕漉漉的,案牘上彌漫著荷花的芬芳。白鳥停在衣服的衣掛上,青苔生長在筆床上。有些朋友沒有能夠相見,一別就徹底遺忘。他怨恨那些瑣碎的客人,但對那位無情的華省郎也有所愧疚。年少時迷惘不知進退,晚年才悟得行藏之道。他希望將來能夠相互拜訪,回到嵩山南的舊草堂。
賞析:這首詩以描寫詩人到達西虢官舍南池為開始,通過詳細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巧妙地營造了一種幽靜、清涼的景象。詩人通過這些描寫,借用自然景色來表達他對于官場生活的看法和感受。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借喻,來表達自己對人世間榮辱得失的態度,暗示了自己對官場生活的領悟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整首詩運用了眾多細膩的描寫手法,帶給讀者一種舒適、寧靜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內心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希望。
“軒窗竹翠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zhì xī guó guān shě nán chí, chéng zuǒ yòu shěng jí nán gōng zhū gù rén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
chù guān zì xī yē, dài zuì lín xià yáng.
黜官自西掖,待罪臨下陽。
kōng jī quǎn mǎ liàn, qǐ sī yuān lù xíng.
空積犬馬戀,豈思鹓鷺行。
sù duō jiāng hú yì, ǒu zuǒ shān shuǐ xiāng.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鄉。
mǎn yuàn chí yuè jìng, juàn lián xī yǔ liáng.
滿院池月靜,卷簾溪雨涼。
xuān chuāng zhú cuì shī, àn dú hé huā xiāng.
軒窗竹翠濕,案牘荷花香。
bái niǎo shàng yī héng, qīng tái shēng bǐ chuáng.
白鳥上衣桁,青苔生筆床。
shù gōng bù kě jiàn, yī bié jǐn xiāng wàng.
數公不可見,一別盡相忘。
gǎn hèn qīng suǒ kè, wú qíng huá shěng láng.
敢恨青瑣客,無情華省郎。
zǎo nián mí jìn tuì, wǎn jié wù xíng cáng.
早年迷進退,晚節悟行藏。
tā rì néng xiāng fǎng, sōng nán jiù cǎo táng.
他日能相訪,嵩南舊草堂。
“軒窗竹翠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