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辭未便改秦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辭未便改秦館”全詩
文辭未便改秦館,敲樸徒能抱御衣。
無志何須悲廟黍,得仁便不食山薇。
儒冠有愧一廝養,何忍葵心對落暉。
分類:
《答曾進士》周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曾進士》是宋代周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死易程嬰豈不知,
十年后死不為非。
文辭未便改秦館,
敲樸徒能抱御衣。
無志何須悲廟黍,
得仁便不食山薇。
儒冠有愧一廝養,
何忍葵心對落暉。
詩意:
這首詩詞是周銓回答曾進士的一篇作品。詩人反問程嬰是否不知道死亡是多么容易,十年后的死亡也不會被認為是不合適的。他表示自己的文才還不夠好,不敢去改變居住的地方,只能敲打簡陋的樂器來撫慰自己的心情。他認為如果沒有追求,何必為廟堂中的黍稷而悲傷,只要得到仁義就不需要吃山間的野蔬。他感到自己作為一個儒生,對他的養育者有愧,但又如何忍心放棄自己內心的渴望去面對黃昏的落日呢?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周銓對現實境遇的思考和對內心追求的堅持。詩人通過反問的方式,展現了對生死的深刻思考,認為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或不合適的事情。他用自己的行為來暗示自己的無奈,表示自己的文辭還不夠好,在廟堂中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然而,他并不因此放棄自己的志向,用敲樸的樂器來鼓舞自己,寄托自己的情感。他強調追求仁義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真正做到仁義,才能超越物質的追求。最后,他表達了對自己的愧疚,但又表示不忍心放棄內心的渴望和對美好的追求。
這首詩詞展示了周銓對于生死、追求和內心掙扎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面對現實困境時的心態。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理想追求的堅持,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文辭未便改秦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céng jìn shì
答曾進士
sǐ yì chéng yīng qǐ bù zhī, shí nián hòu sǐ bù wéi fēi.
死易程嬰豈不知,十年后死不為非。
wén cí wèi biàn gǎi qín guǎn, qiāo pǔ tú néng bào yù yī.
文辭未便改秦館,敲樸徒能抱御衣。
wú zhì hé xū bēi miào shǔ, dé rén biàn bù shí shān wēi.
無志何須悲廟黍,得仁便不食山薇。
rú guān yǒu kuì yī sī yǎng, hé rěn kuí xīn duì luò huī.
儒冠有愧一廝養,何忍葵心對落暉。
“文辭未便改秦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