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里有誰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伶仃洋里有誰歸”全詩
遠憶東皇沉心駕,近聞山鬼泣蘿衣。
畫豀黑衣雙龍吼,霞幕清秋一鶴飛。
送盡海天千里目,伶仃洋里有誰歸。
分類:
《近聞》周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近聞》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周嵩。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斜陽淡紫弄暉暉,
澤國霜前落木稀。
遠憶東皇沉心駕,
近聞山鬼泣蘿衣。
畫豀黑衣雙龍吼,
霞幕清秋一鶴飛。
送盡海天千里目,
伶仃洋里有誰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秋日的景象,以及一些寓意深遠的意象。詩人通過自然景觀和神話傳說,表達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關切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基礎,通過運用意象和隱喻,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時代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描述了斜陽下的紫色光暈,給人一種溫暖而柔和的感覺。接著,詩人用“澤國霜前落木稀”來描繪秋天的景象,暗示了國家的衰落和物極必反的征兆。
第三句“遠憶東皇沉心駕”,暗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東皇太一,他是太陽的象征,但詩人用“沉心駕”暗示了他的憂慮和沉重。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心和追憶。
接下來的一句“近聞山鬼泣蘿衣”,運用了神秘的意象,暗示了山鬼對蘿衣的哭泣。山鬼和蘿衣都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以此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人民苦難的關切。
第五句“畫豀黑衣雙龍吼”,運用了畫豀和龍的形象,寓意著神秘而強大的力量。這句詩可能暗示了政治斗爭和權力爭奪的激烈情景,以及詩人對此的觀察和感受。
最后兩句“霞幕清秋一鶴飛,送盡海天千里目,伶仃洋里有誰歸”,通過描繪一只孤獨的鶴飛過秋天的霞光,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孤寂。最后一句則暗示了在茫茫大海中,有多少人面臨著無法歸家的困境,反映了對流離失所者的同情和關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和神話傳說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它以深邃的意象和含蓄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展現了宋代詩人的獨特創作風格。
“伶仃洋里有誰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 wén
近聞
xié yáng dàn zǐ nòng huī huī, zé guó shuāng qián luò mù xī.
斜陽淡紫弄暉暉,澤國霜前落木稀。
yuǎn yì dōng huáng chén xīn jià, jìn wén shān guǐ qì luó yī.
遠憶東皇沉心駕,近聞山鬼泣蘿衣。
huà xī hēi yī shuāng lóng hǒu, xiá mù qīng qiū yī hè fēi.
畫豀黑衣雙龍吼,霞幕清秋一鶴飛。
sòng jǐn hǎi tiān qiān lǐ mù, líng dīng yáng lǐ yǒu shuí guī.
送盡海天千里目,伶仃洋里有誰歸。
“伶仃洋里有誰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