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閣連城十二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閣連城十二欄”全詩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間。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
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
分類:
《滕王閣》宗必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滕王閣》是宋代宗必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樓閣連綿如城垣,西風引領客人攀登。半拉簾帷中彌漫著煙雨,長江的景色和千里湖山近在咫尺之間。雁隊伴著秋天的聲音歸向別浦,鶯兒帶著春天的色彩飛越巴山。當年那只蛺蝶知道誰的畫作,一場夢境中莊子去了再也沒有回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和其中的寓意。滕王閣是一座高樓,它屹立在連綿的山巒之中,像一座城垣。西風吹拂著滕王閣,引領著游客攀登登樓。半拉簾帷中飄蕩著煙雨,使得長江的景色和千里湖山看起來近在咫尺。雁隊帶著秋天的聲音飛回別浦,鶯兒帶著春天的色彩飛越巴山。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過去事物的懷念和對莊子的惋惜,暗示一切都是過眼云煙,人世間的美好和夢境都是短暫的。
賞析:
《滕王閣》以其雄奇壯美的景色和深刻的哲理令人稱贊。詩中通過描繪滕王閣的高樓閣、長江、湖山和自然景色的變幻,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獨到感悟。
詩中的"高閣連城十二欄"描繪了滕王閣高大壯麗的景象,給人以莊嚴的感覺。"西風領客共躋攀"則展示了作者對游客攀登滕王閣的引導和贊美。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間"通過煙雨的描繪,使得長江和千里湖山在詩中顯得近在咫尺,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濃厚情感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通過描繪雁帶秋聲和鶯分春色,展示了季節的變化和自然界的律動。這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時間的流轉不息。
最后兩句"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寓意深遠。蛺蝶知道誰畫作指的是莊子的夢境,暗示了人們對夢境和現實的分辨能力,以及對夢境的懷念。而莊子去了再也沒有回來,則表達了人生短暫,一切皆為虛幻的哲理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滕王閣壯麗景色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感悟。同時,詩中融入了對季節變化、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生短暫的哲理思考。它以雄奇壯美的語言和深邃的意象,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的壯麗和生命的脆弱,引發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高閣連城十二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éng wáng gé
滕王閣
gāo gé lián chéng shí èr lán, xī fēng lǐng kè gòng jī pān.
高閣連城十二欄,西風領客共躋攀。
bàn lián yān yǔ cháng jiāng wài, qiān lǐ hú shān zhǐ chǐ jiān.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間。
yàn dài qiū shēng guī bié pǔ, yīng fēn chūn sè guò bā shān.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
dāng nián jiá dié zhī shuí huà, yī mèng zhuāng zhōu qù bù hái.
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
“高閣連城十二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