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銅駝五百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見銅駝五百年”全詩
未添白發三千丈,又見銅駝五百年。
荒草茫茫連故國,孤云冉冉下寥天。
澧蘭歌送潺湲水,極望涔陽思惘然。
分類:
《送丁道士還豐陵》張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丁道士還豐陵》
朝代:元代
作者:張昱
丁令還家骨已仙,
更無城郭有山川。
未添白發三千丈,
又見銅駝五百年。
荒草茫茫連故國,
孤云冉冉下寥天。
澧蘭歌送潺湲水,
極望涔陽思惘然。
中文譯文:
丁令已經化為仙骨,回到了故鄉,
再也沒有城郭和山川的存在。
尚未增添三千丈的白發,
又見到了已有五百年的銅駝。
茫茫荒草遍布著我的故國,
孤單的云彩飄蕩在空曠的天空。
澧蘭的歌聲送別著潺湲的水流,
遙望著涔陽,思緒迷茫而蒼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詩人張昱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表達了對丁道士歸鄉的祝福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寫道丁道士已經成為仙人,回到了故鄉,不再受塵世之擾。城郭和山川的描繪被省略,意味著仙境與塵世的界限。
接著詩人提到丁道士的白發尚未增添三千丈,這是一種夸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丁道士的高齡和長壽。又見到銅駝五百年,銅駝是傳說中的神獸,象征著長壽和神奇。
下半部分的描寫著詩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荒草茫茫連故國,描繪了久違的故國已經變得荒蕪,令人感到心酸。孤云冉冉下寥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最后兩句以澧蘭和涔陽為象征,澧蘭是岳陽的別稱,涔陽是湘水的別稱,通過歌聲和水流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遠方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丁道士的歸鄉和詩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通過景物的描繪和修辭手法的運用,傳達了一種離別和鄉愁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又見銅駝五百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īng dào shì hái fēng líng
送丁道士還豐陵
dīng lìng huán jiā gǔ yǐ xiān, gèng wú chéng guō yǒu shān chuān.
丁令還家骨已仙,更無城郭有山川。
wèi tiān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yòu jiàn tóng tuó wǔ bǎi nián.
未添白發三千丈,又見銅駝五百年。
huāng cǎo máng máng lián gù guó, gū yún rǎn rǎn xià liáo tiān.
荒草茫茫連故國,孤云冉冉下寥天。
lǐ lán gē sòng chán yuán shuǐ, jí wàng cén yáng sī wǎng rán.
澧蘭歌送潺湲水,極望涔陽思惘然。
“又見銅駝五百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