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約暮春攜稚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約暮春攜稚子”全詩
時有門生陳八簋,昨從家仆致雙魚。
石門雨過雰崟濕,蓽戶秋深薜荔疏。
已約暮春攜稚子,詠歸沂上曳輕裾。
分類:
《寄梁孟敬》劉永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梁孟敬》是元代劉永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菰山之陽隱者宅,
日午隔溪聞讀書。
時有門生陳八簋,
昨從家仆致雙魚。
石門雨過雰崟濕,
蓽戶秋深薜荔疏。
已約暮春攜稚子,
詠歸沂上曳輕裾。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隱居在菰山陽光明媚的地方的人的居所。正午的時候,溪水將他與對岸的讀書聲隔開,他可以遠遠地聽到對岸有一位名叫陳八簋的門生,昨天他從家里的仆人那里得到了一對魚。雨過后,石門上的霧氣已經散去,草屋里的秋深了,薜荔也稀疏了。作者已經約定在傍晚的春天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歌唱回到沂上,拖著輕盈的衣裳。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方式描繪了一個隱居者的生活場景。菰山之陽和溪水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屏障,使得主人與對岸的讀書聲隔開,展示了隱居者的安靜與孤獨。陳八簋的出現是整首詩詞的轉折點,他帶來了一對魚,為隱居者帶來了些許喜悅。而雨過后,石門上的霧氣消散,秋天的氣息逐漸濃厚,草屋里的薜荔也變得稀疏,傳達出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變遷。最后,作者將描寫轉向了自己,表示已經與他人商定,在春天的傍晚攜帶孩子一同回到沂上,并且輕盈地走著。這個場景中,孩子的存在象征著生命的延續和希望的存在,也暗示著作者對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簡約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隱居者的生活環境和情感狀態,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物的刻畫,展現了隱居者的孤獨與歡愉、對時間的感知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已約暮春攜稚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iáng mèng jìng
寄梁孟敬
gū shān zhī yáng yǐn zhě zhái, rì wǔ gé xī wén dú shū.
菰山之陽隱者宅,日午隔溪聞讀書。
shí yǒu mén shēng chén bā guǐ, zuó cóng jiā pú zhì shuāng yú.
時有門生陳八簋,昨從家仆致雙魚。
shí mén yǔ guò fēn yín shī, bì hù qiū shēn bì lì shū.
石門雨過雰崟濕,蓽戶秋深薜荔疏。
yǐ yuē mù chūn xié zhì zǐ, yǒng guī yí shàng yè qīng jū.
已約暮春攜稚子,詠歸沂上曳輕裾。
“已約暮春攜稚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