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時不見犀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回時不見犀梳”全詩
司馬*不是村父。
縷金衣唱徹流年,幾陣紗窗梅雨。
夢回時不見犀梳,燕子又銜春去。
便人間月缺花殘,是小小香魂斷處。
分類: 鸚鵡曲
《鸚鵡曲 錢塘初夏》馮子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鸚鵡曲 錢塘初夏》是一首作者為馮子振的詩詞,關于錢塘江初夏的景色和情感。這首詩詞的具體朝代未知。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錢塘江上親曾住。
司馬*不是村父。
縷金衣唱徹流年,
幾陣紗窗梅雨。
夢回時不見犀梳,
燕子又銜春去。
便人間月缺花殘,
是小小香魂斷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錢塘江初夏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為主題,通過描繪江上的景色以及對往事和逝去的美好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流年逝去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的第一句“錢塘江上親曾住”,表明作者曾在錢塘江畔生活過,這句話帶有一種親切感和對故鄉的思念。
第二句“司馬*不是村父”,這里的“司馬”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不是普通的村民,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某位親人或朋友。這一句增加了詩中的情感元素,使得詩詞更加引人入勝。
第三句“縷金衣唱徹流年”,描繪了金衣的美麗,喚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并暗示時間的流逝。
接下來的兩句“幾陣紗窗梅雨。夢回時不見犀梳”,通過描寫細膩的紗窗梅雨和失去了的犀梳(一種古代的發飾),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思念。
最后兩句“燕子又銜春去。便人間月缺花殘,是小小香魂斷處”,通過描寫燕子帶走了春天、人間月缺花殘,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春光和美好事物的遺憾。最后一句表達了香魂的消散和離別的傷感。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景色相結合,以唯美的語言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美好事物的懷念和遺憾,營造出一種淡雅、憂傷的意境,讓人感受到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無常與美麗。
“夢回時不見犀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wǔ qū qián táng chū xià
鸚鵡曲 錢塘初夏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qīn céng zhù.
錢塘江上親曾住。
sī mǎ bú shì cūn fù.
司馬*不是村父。
lǚ jīn yī chàng chè liú nián, jǐ zhèn shā chuāng méi yǔ.
縷金衣唱徹流年,幾陣紗窗梅雨。
mèng huí shí bú jiàn xī shū, yàn zi yòu xián chūn qù.
夢回時不見犀梳,燕子又銜春去。
pián rén jiān yuè quē huā cán, shì xiǎo xiǎo xiāng hún duàn chù.
便人間月缺花殘,是小小香魂斷處。
“夢回時不見犀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