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譯五天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字譯五天書”全詩
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
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
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
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此地日清凈,諸天應未如。
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
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
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
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
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此地日清凈,諸天應未如。
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詩詞中文譯文:《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
璋公閉門不出,群木圍繞他深居。
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
他承諾要寫盡一切經典,努力朝向無盡。
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
他的揮毫傳遍林中的鵲鳥,研磨墨汁驚動水中的魚群。
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他的聲音翻譯成了四句佛偈,字譯成了五天的書籍。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
晚上,鐘聲在竹林中響起,取水之時,桐花初開。
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雨水濕潤衣缽,香煙彌漫在寺院中。
此地日清凈,諸天應未如。
這里日子清凈,諸天境界也未必如此。
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不知何時會拿起僧人的錫杖,早晚會踏上虛空之路。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僧人閉門不出,專心寫經的情景。璋公立下誓言,要寫盡一切經典,志向遠大。他的筆墨和聲音傳遍了周圍的自然環境,象征他的苦修和智慧影響到了一切。詩中描繪了竹林、池塘、桐花等景象,將自然景物與僧人的修行相結合,顯示了修行者對環境的敏感和與自然融為一體。詩最后表達了僧人對超越凡塵、步入虛空境界的向往和不確定。整個詩篇意境清凈,氣定神閑,寄托了人們對于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清凈心境的向往。
“字譯五天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chǔ guó sì zhāng shàng rén xiě yī qiè jīng yuàn, nán yǒu qǔ chí shēn zhú
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
zhāng gōng bù chū yuàn, qún mù bì shēn jū.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
shì xiě yī qiè jīng, yù xiàng wàn juǎn yú.
誓寫一切經,欲向萬卷馀。
huī háo sàn lín què, yán mò jīng chí yú.
揮毫散林鵲,研墨驚池魚。
yīn fān sì jù jì, zì yì wǔ tiān shū.
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míng zhōng zhú yīn wǎn, jí shuǐ tóng huā chū.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
yǔ qì rùn yī bō, xiāng yān fàn tíng chú.
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cǐ dì rì qīng jìng, zhū tiān yìng wèi rú.
此地日清凈,諸天應未如。
bù zhī jiāng xī zhàng, zǎo wǎn niè kōng xū.
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字譯五天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