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之靡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利之靡溺”全詩
人獻人玉,吾守吾琛。
利之靡溺,物孰能侵。
寶各不喪,昭哉德音。
嗚呼天王,求車求金。
¤
分類:
《感古十四首》陳第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古十四首》是明代陳第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宋之子罕,不貪為心。
人獻人玉,吾守吾琛。
利之靡溺,物孰能侵。
寶各不喪,昭哉德音。
嗚呼天王,求車求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賢人的敬仰和對財富的淡漠態度。作者稱贊宋代的子罕為一個不貪財富的人,他守護著自己的琛(指一種珍寶),而不受他人所贈的玉石的誘惑。作者認為財富無法使他陷入迷失,也不能侵犯他的內心。寶貴的品德不會因為物質的流失而喪失,正直的聲音將永遠傳揚。最后,作者呼喚天王,希望得到車和金子。
賞析: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財富與德行的關系的思考,以及對真正的價值的追求。作者贊美了宋代的子罕,將他塑造成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形象。子罕不被外在的財富所動搖,守護著自己內心的珍寶,這里的琛可以理解為內心的美德、道德準則或者是精神寄托。他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受利益的迷惑,也不被物質的誘惑所侵蝕。作者通過對子罕的贊美,表達了對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對物質財富的淡漠態度。
詩中的寶物不僅指物質財富,更多的是指內心的美德和道德價值。作者認為真正寶貴的財富是品德和德行,它們不會因為失去物質的財富而喪失。作者通過贊美子罕,呼喚天王,表達了對真正寶貴的東西的追求,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精神財富。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通過對古代人物的贊美和對財富和德行的對比,傳達了一種超越物質財富追求更高層次價值的觀念。這首詩詞在表達思想意義的同時,也展現了明代詩詞的特點,即言簡意賅、妙語連珠。
“利之靡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gǔ shí sì shǒu
感古十四首
sòng zhī zǐ hǎn, bù tān wèi xīn.
宋之子罕,不貪為心。
rén xiàn rén yù, wú shǒu wú chēn.
人獻人玉,吾守吾琛。
lì zhī mí nì, wù shú néng qīn.
利之靡溺,物孰能侵。
bǎo gè bù sàng, zhāo zāi dé yīn.
寶各不喪,昭哉德音。
wū hū tiān wáng, qiú chē qiú jīn.
嗚呼天王,求車求金。
¤
“利之靡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