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用在得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火用在得薪”全詩
隨宜作蟄躍,龍德乃全身。
偉哉嵇叔夜,濁世清粼粼。
兇尤竟不免,好善而闇人。
闇人動有累,幽憤何由申。
哲愚亦惟戾,千載為悲辛。
蘇門先發蔀,見幾如入神。
¤
分類:
《詠懷十首》陳第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懷十首》是明代陳第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火用在得薪,才用在識真。
隨宜作蟄躍,龍德乃全身。
偉哉嵇叔夜,濁世清粼粼。
兇尤竟不免,好善而闇人。
闇人動有累,幽憤何由申。
哲愚亦惟戾,千載為悲辛。
蘇門先發蔀,見幾如入神。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思考和對人性的觸動。作者認為,火只有在得到薪柴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才能照亮世界;才智也只有用來認識真理才有價值。在這個濁世中,只有具備偉大品質的人才能保持清澈明亮的心靈。然而,即使是善良而有智慧的人,也無法完全擺脫兇險的環境,良善之心常常被黑暗所遮蔽。黑暗的人行動會帶來連鎖的惡果,他們的幽憤和怨恨又如何得以申訴。無論是智者還是愚者,都受到了命運的折磨,長久以來都感受到了痛苦和辛酸。只有蘇門(指蘇軾)率先在文學上取得成功,他的見解就像進入了神明之境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反映了明代社會的動蕩和作者對人性境況的深刻思考。通過對火和才智的比喻,作者表達了對于力量和智慧的理解和觀察。他認為,偉大的人應該具備清澈明亮的品質,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正直。然而,詩中也透露出對于黑暗和邪惡的憂慮,作者認為即使是善良和智慧的人也無法完全擺脫兇險的環境和命運的束縛。作品最后提到蘇門先發蔀,指的是蘇軾在文壇上的成功,意味著文學可以成為人們擺脫困境的一種方式,也是作者對于希望和出路的寄托。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練明快,語言簡潔而富有哲理。通過對火和才智的象征意義的運用,作者抒發了對于社會現實和人性的思考,表達了對于光明和善良力量的向往和對黑暗和邪惡力量的憂慮,喚起了讀者對于人性狀態和社會環境的共鳴。
“火用在得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ái shí shǒu
詠懷十首
huǒ yòng zài dé xīn, cái yòng zài shí zhēn.
火用在得薪,才用在識真。
suí yí zuò zhé yuè, lóng dé nǎi quán shēn.
隨宜作蟄躍,龍德乃全身。
wěi zāi jī shū yè, zhuó shì qīng lín lín.
偉哉嵇叔夜,濁世清粼粼。
xiōng yóu jìng bù miǎn, hǎo shàn ér àn rén.
兇尤竟不免,好善而闇人。
àn rén dòng yǒu lèi, yōu fèn hé yóu shēn.
闇人動有累,幽憤何由申。
zhé yú yì wéi lì, qiān zǎi wèi bēi xīn.
哲愚亦惟戾,千載為悲辛。
sū mén xiān fā bù, jiàn jǐ rú rù shén.
蘇門先發蔀,見幾如入神。
¤
“火用在得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