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微了自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稀微了自釋”全詩
月出潘陵尖,照見十六峰。
九月山葉赤,谿云淡秋容。
火點伊陽村,煙深嵩角鐘。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
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昨詣山僧期,上到天壇東。
向下望雷雨,云間見回龍。
夕與人群疏,轉愛丘壑中。
心澹水木會,興幽魚鳥通。
稀微了自釋,出處乃不同。
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秋夕夜晚憑窗眺望的景象。
詩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草堂靠近少年室,在靜夜里聽到了風吹松樹的聲音。月亮從潘陵尖升起,照亮了十六座山峰。九月時分,山葉漸漸變紅,溪谷的云淡雅致,給秋天增添了美麗的容顏。遠處的伊陽村有火光點燃,嵩山上的鐘聲隱約傳來。尚子(疑為史瞻)不可見,蔣生(疑為杜甫)難以再相逢。作者自知心境舒暢,佳景為何人感受濃厚呢?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昨日去拜訪山僧,在天壇東上望,看見了云間回旋的龍影,感受到雷雨的威力。夜晚與人群疏遠,轉向熱愛詩詞中丘壑的景致。作者的心境寧靜,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融入了水木的境界,領略到了魚鳥的通達。他解脫了塵俗,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繪為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心靈自由的渴望。詩人通過觀察大自然,感悟到了大道的真諦,決心追隨大道之風,并表示自己不被俗世的名利所動,愿意追求精神的升華和自由。
“稀微了自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pān líng jiān hái shǎo shì jū zhǐ, qiū xī píng tiào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
cǎo táng jìn shǎo shì, yè jìng wén fēng sōng.
草堂近少室,夜靜聞風松。
yuè chū pān líng jiān, zhào jiàn shí liù fēng.
月出潘陵尖,照見十六峰。
jiǔ yuè shān yè chì, xī yún dàn qiū róng.
九月山葉赤,谿云淡秋容。
huǒ diǎn yī yáng cūn, yān shēn sōng jiǎo zhōng.
火點伊陽村,煙深嵩角鐘。
shàng zi bù kě jiàn, jiǎng shēng nán zài féng.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
shèng qiè zhǐ zì zhī, jiā qù wèi shuí nóng.
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zuó yì shān sēng qī, shàng dào tiān tán dōng.
昨詣山僧期,上到天壇東。
xiàng xià wàng léi yǔ, yún jiān jiàn huí lóng.
向下望雷雨,云間見回龍。
xī yú rén qún shū, zhuǎn ài qiū hè zhōng.
夕與人群疏,轉愛丘壑中。
xīn dàn shuǐ mù huì, xìng yōu yú niǎo tōng.
心澹水木會,興幽魚鳥通。
xī wēi le zì shì, chū chù nǎi bù tóng.
稀微了自釋,出處乃不同。
kuàng běn wú huàn qíng, shì jiāng yī dào fēng.
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
“稀微了自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