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冢亦攜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冢亦攜家”全詩
上冢亦攜家,城市未嘗到。
床下拜臥龍,畎畝終身好。
遺安一時言,千古仰高蹈。
¤
分類:
《雜詩(二首)》程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詩(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程誥
閑觀《逸民傳》,獨愛鹿門老。
上冢亦攜家,城市未嘗到。
床下拜臥龍,畎畝終身好。
遺安一時言,千古仰高蹈。
詩詞的中文譯文:
閑暇之時閱讀《逸民傳》,獨自欣賞鹿門老人。
即使死后葬在墓冢,也會帶著家人一同前往。
從未踏足繁華的城市。
在床下敬拜臥龍(指諸葛亮),一生都喜歡農田。
留下一時的安詳言辭,千年來仰慕著高尚的行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程誥創作的,《雜詩(二首)》。詩人通過對《逸民傳》的閱讀,表達了自己對鹿門老人的崇敬之情。鹿門老人是指魏晉時期的文學家陶淵明,他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聞名于世。
詩的第二、三句描述了詩人的追求。即使在死后,他也愿意帶著家人一同葬在鄉間冢墓,而不是選擇安葬在繁華的城市。這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然環境的向往和珍愛。
第四句提到“床下拜臥龍”,以此暗指諸葛亮。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被尊稱為臥龍先生。這里表達了詩人對臥龍智謀和才華的欽佩,并將其與自己的喜好相聯系,強調了對農田生活的熱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一時遺言,他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夠留下美好的印象,被后人仰慕和追隨。這里突出了一種高尚品德的追求,將自己的行為與千古崇高的道德標準相對應。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質樸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高尚品德和智慧的崇敬。詩中運用了鹿門老人和臥龍先生作為象征,通過與自己的生活態度相聯系,表達了對傳統美德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上冢亦攜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èr shǒu
雜詩(二首)
xián guān yì mín chuán, dú ài lù mén lǎo.
閑觀《逸民傳》,獨愛鹿門老。
shàng zhǒng yì xié jiā, chéng shì wèi cháng dào.
上冢亦攜家,城市未嘗到。
chuáng xià bài wò lóng, quǎn mǔ zhōng shēn hǎo.
床下拜臥龍,畎畝終身好。
yí ān yī shí yán, qiān gǔ yǎng gāo dǎo.
遺安一時言,千古仰高蹈。
¤
“上冢亦攜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