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渦為嵌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盤渦為嵌窟”全詩
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出。
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
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
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江上阻風雨》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阻風雨》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該詩描述了在江上等待風雨過后的景象和自然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忠誠信義的堅持和對艱險環境的隨遇而安的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上風欲來,
泊舟未能發。
氣昏雨已過,
突兀山復出。
積浪成高丘,
盤渦為嵌窟。
云低岸花掩,
水漲灘草沒。
老樹蛇蛻皮,
崩崖龍退骨。
平生抱忠信,
艱險殊可忽。
詩意:
詩中通過描寫江上的風雨、山川和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忠誠信義的堅守和對生活中艱險困難的隨遇而安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江上等待風雨過后的景象。通過連續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環境中的變化與再現。詩人通過描繪積浪成高丘、盤渦嵌窟等景象,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和變幻。詩中還描繪了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等自然現象,形象地表達了風雨造成的破壞和自然生態的變化。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忠誠信義的堅守和對生活中艱險困難的隨遇而安的態度,通過這種態度,他表現出了一種寬容和理解生活的智慧。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表達方式,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盤渦為嵌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zǔ fēng yǔ
江上阻風雨
jiāng shàng fēng yù lái, pō zhōu wèi néng fā.
江上風欲來,泊舟未能發。
qì hūn yǔ yǐ guò, tū wù shān fù chū.
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出。
jī làng chéng gāo qiū, pán wō wèi qiàn kū.
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
yún dī àn huā yǎn, shuǐ zhǎng tān cǎo méi.
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
lǎo shù shé tuì pí, bēng yá lóng tuì gǔ.
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
píng shēng bào zhōng xìn, jiān xiǎn shū kě hū.
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
“盤渦為嵌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