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生孤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上生孤藤”全詩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處堪托身,為君長萬丈。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石上藤(得上字)》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石上藤(得上字)》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一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處堪托身,為君長萬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株生長在石頭上的孤藤。藤蔓嬌弱,依附在堅硬的石頭上生長。它沒有機會遇到高大的枝干引導,也沒有機會向上攀爬。然而,盡管如此,它仍然努力地向上延伸,尋找著合適的支撐。詩人借用這株藤蔓的形象,表達了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無論遇到什么困境和阻礙,都會不斷奮發向上,不達目的不放棄的信念。
賞析:
這首詩以寓意生動的方式表達了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人不禁聯想到人生中的奮斗和挫折。孤藤生長在石頭上,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環境,沒有高枝支撐,更沒有凌空上升的機會,然而它仍然選擇了生長,選擇了向上努力。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勇氣,無疑給人以啟示,要在困難面前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不怕艱辛,不懼挫折,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
詩人岑參通過對藤蔓形象的描繪,抒發了對堅持不懈精神的贊美,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在人生道路上要保持堅韌、積極的心態,即使環境不利,也要繼續前行,用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機會和可能。這種樂觀向上的情感,讓這首詩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了一首啟迪人心的佳作。
“石上生孤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shàng téng dé shàng zì
石上藤(得上字)
shí shàng shēng gū téng, ruò màn yī shí zhǎng.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
bù féng gāo zhī yǐn, wèi dé líng kōng shàng.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hé chǔ kān tuō shēn, wèi jūn zhǎng wàn zhàng.
何處堪托身,為君長萬丈。
“石上生孤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