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靈峰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步入靈峰寺”全詩
野塘蒲葉短,石磴蘚花微。
潭靜龍長臥,山寒鶴未歸。
老僧茶話久,高閣轉斜暉。
分類:
《游靈峰寺》樊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靈峰寺》是明代樊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步入靈峰寺,
嵐霏翠濕衣。
野塘蒲葉短,
石磴蘚花微。
潭靜龍長臥,
山寒鶴未歸。
老僧茶話久,
高閣轉斜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游覽靈峰寺的情景。詩人進入靈峰寺,周圍的山嵐飄渺,使他的衣服被翠綠的霧氣濕透。在野塘邊,蒲葉很短小,石磴上的苔蘚花朵微小而稀疏。潭水非常靜謐,仿佛有一條長龍在其中休息。山上寒冷,但是歸家的鶴還未回來。老僧已經和茶壇聊了很久,高閣上的陽光也開始斜照。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靈峰寺的自然景觀和寺中僧侶的生活,展現了一種寧靜、幽深的氛圍。詩人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描繪融為一體,給人以清新、恬靜的感覺。
首先,詩人用形容詞和動詞描繪了靈峰寺的景色,如“嵐霏翠濕衣”、“野塘蒲葉短”、“石磴蘚花微”等,展現了山峰的云霧繚繞、野塘的草木矮小和石磴上的苔蘚花朵稀疏,傳達出一種清幽、深遠的山水意境。
其次,詩中提到了潭水中的龍和山上未歸的鶴,這些形象象征著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律動。潭水靜謐如龍長臥,給人一種神秘、寧靜的感覺;山上的鶴未歸,表現了自然界的規律和動態,增添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詩中出現了老僧和高閣的描寫,展示了寺廟中僧侶的生活。老僧與詩人聊了很久的茶話,給人一種安詳、寧靜的感覺,也暗示了僧侶的智慧和修行的精神。而高閣轉斜暉,則是對時間的暗示,表明時光已經過去,天色漸晚,也透露出離別的情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靈峰寺的景色和僧侶的生活,通過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的交融,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時光流轉和生命律動的思考。
“步入靈峰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líng fēng sì
游靈峰寺
bù rù líng fēng sì, lán fēi cuì shī yī.
步入靈峰寺,嵐霏翠濕衣。
yě táng pú yè duǎn, shí dèng xiǎn huā wēi.
野塘蒲葉短,石磴蘚花微。
tán jìng lóng zhǎng wò, shān hán hè wèi guī.
潭靜龍長臥,山寒鶴未歸。
lǎo sēng chá huà jiǔ, gāo gé zhuǎn xié huī.
老僧茶話久,高閣轉斜暉。
“步入靈峰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