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關西多致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到關西多致書”全詩
樹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長不改。
寂寞無人空舊山,圣朝無外不須關。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蒼苔白骨空滿地,月與古時長相似。
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故人方乘使者車,吾知郭丹卻不如。
請君時憶關外客,行到關西多致書。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
君不見函谷關,崩城毀壁至今在。
皇帝使人修筑的函谷關,雖然已經城垣和墻壁都已經崩塌,但是至今仍然保留著。
樹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長不改。
樹根和草蔓把古道都遮掩了,寂靜的山谷已經千年如一。
寂寞無人空舊山,圣朝無外不須關。
這座孤寂無人的山峰,已經成為了無畏的圣朝國境,不再需要城關來防守。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白馬公孫,不知去向,青牛老人也無影無蹤。
蒼苔白骨空滿地,月與古時長相似。
長滿蒼苔的地面,布滿了白骨,月亮依然和古時一樣。
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野花不再迎接行人,山鳥從來都是不會認識關吏的。
故人方乘使者車,吾知郭丹卻不如。
故人乘坐使者車輛前往,我知道他并沒有達到郭丹的高度。
請君時憶關外客,行到關西多致書。
請你時常記起關外的朋友,前往關西時多多寫信。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君不見,修筑函谷關的崩塌已久,但關山依舊存在。
樹根草蔓遮掩了古道,空谷千年未改。
孤寂無人的山峰成為圣朝國境,不再需要城關。
公孫和老人已失蹤,蒼苔白骨散滿地面,月亮仍與古時如一。
野花不再迎接行人,山鳥不認識關吏。
故人駕馭使者車前往,但并不及郭丹。
請時常記起關外的朋友,去了關西多多寫信。
該詩通過描繪函谷關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流轉、曾經輝煌的城關榮光已逝的主題。詩中函谷關崩塌的景象和蒼苔白骨的描繪,讓人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歷史的滄桑。作者通過對函谷關的描寫,再通過對公孫和老人的描述,以及對故人和郭丹的對比,表達了對故鄉和舊友的思念之情,呼喚詩人的朋友時常想起他,前往關西時多多保持聯系。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潔而富有意境,給人一種凄涼而長久的感覺。
“行到關西多致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gǔ guān gē, sòng liú píng shì shǐ guān xī
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
jūn bú jiàn hán gǔ guān, bēng chéng huǐ bì zhì jīn zài.
君不見函谷關,崩城毀壁至今在。
shù gēn cǎo màn zhē gǔ dào,
樹根草蔓遮古道,
kōng gǔ qiān nián zhǎng bù gǎi.
空谷千年長不改。
jì mò wú rén kōng jiù shān, shèng cháo wú wài bù xū guān.
寂寞無人空舊山,圣朝無外不須關。
bái mǎ gōng sūn hé chǔ qù, qīng niú lǎo rén gèng bù hái.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cāng tái bái gǔ kōng mǎn dì,
蒼苔白骨空滿地,
yuè yǔ gǔ shí zhǎng xiàng shì.
月與古時長相似。
yě huā bù xǐng jiàn xíng rén, shān niǎo hé zēng shí guān lì.
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gù rén fāng chéng shǐ zhě chē, wú zhī guō dān què bù rú.
故人方乘使者車,吾知郭丹卻不如。
qǐng jūn shí yì guān wài kè,
請君時憶關外客,
xíng dào guān xī duō zhì shū.
行到關西多致書。
“行到關西多致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