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砂磧里人種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砂磧里人種田”全詩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此中樂事亦已偏。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敦煌太守后庭歌》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敦煌太守后庭歌
敦煌太守才且賢,
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
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
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
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
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
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
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敦煌太守是才華出眾而又賢能的人,
在郡中無事可以安然入眠。
太守來到這里,山上泉水涌出,
在黃沙磧地上,人們努力耕種田疇。
敦煌的老人們鬢發皓然,
他們愿意讓太守多留五年。
城頭月亮升起,星星布滿天空,
在曲房里設下宴席,擺下錦繡的桌椅。
美麗的女子身著紅色妝飾,容光煥發,
側垂的高髻上插著金鈿。
醉意躲藏在紅燭前的鉤子里,
不知道那個鉤子藏在哪個地方。
為了君主,拿起珊瑚制成的鞭子,
射中了半段黃金的錢幣,
這其中的樂事也已經有所偏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岑參所作,描繪了一個官員在敦煌任職的生活場景。敦煌太守是才華出眾而又賢能的人,他在郡中沒有太多的事務,可以安然入眠。然而,他的到來卻給這個地方帶來了新的活力,山上的泉水涌出,人們努力耕種黃沙磧地上的田地。
詩中描繪了敦煌古城的景象,老人們的鬢發皓然,他們希望太守可以多留五年,為這個地方帶來更多的好處。城頭的月亮升起,星星布滿天空,曲房里擺下錦繡的宴席。美麗的女子身著紅色妝飾,高髻插著金鈿。
最后,詩中描繪了一個愉快的場景,太守在醉酒時躲藏在壇子前的鉤子后面,不知道那個鉤子藏在哪個地方。為了君主,他拿起珊瑚制成的鞭子,射中了半段黃金的錢幣。整首詩以歡樂的情節結束,表達了作者對太守和敦煌這個地方的喜愛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逍遙快樂生活的向往。
“黃砂磧里人種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ūn huáng tài shǒu hòu tíng gē
敦煌太守后庭歌
dūn huáng tài shǒu cái qiě xián, jùn zhōng wú shì gāo zhěn mián.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tài shǒu dào lái shān chū quán,
太守到來山出泉,
huáng shā qì lǐ rén zhòng tián.
黃砂磧里人種田。
dūn huáng qí jiù bìn hào rán, yuàn liú tài shǒu gēng wǔ nián.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chéng tóu yuè chū xīng mǎn tiān, qū fáng zhì jiǔ zhāng jǐn yán.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měi rén hóng zhuāng sè zhèng xiān,
美人紅妝色正鮮,
cè chuí gāo jì chā jīn diàn.
側垂高髻插金鈿。
zuì zuò cáng gōu hóng zhú qián, bù zhī gōu zài ruò gè biān.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wèi jūn shǒu bà shān hú biān, shè dé bàn duàn huáng jīn qián, cǐ zhōng lè shì yì yǐ piān.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此中樂事亦已偏。
“黃砂磧里人種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