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山磧口風似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銀山磧口風似箭”全詩
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銀山磧西館》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銀山磧西館
銀山磧口風似箭,
鐵門關西月如練。
雙雙愁淚沾馬毛,
颯颯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貴,
安能終日守筆硯。
《銀山磧西館》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一首詩作。詩中描繪了磧口的景色和形勢,以及一個年過三十仍未成功的吟游詩人的心情。
詩中描述的銀山磧口,風勢如箭,形勢險峻。鐵門關西的月亮如練一般明亮。雙雙憂愁的淚水沾濕了馬毛,胡沙颯颯地打在人面上。
詩人以自己的身世來表達自己的憂愁。詩人稱自己為丈夫,說明他已經到了年過三十的年齡,然而仍未能獲得富貴。他提問自己,一個年紀已經不小的人,怎么能夠整日守在筆硯前。
這首詩意味深長,傳達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失望。詩人用鮮明的形象描繪了荒涼的自然景觀,并將自己的心情融入其中。通過描述自己的境遇和憂愁,詩人反映了自己對社會現實的痛苦和無奈。整首詩表達了對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欲望和期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上貧富差距懸殊的現象。
這首詩以簡練凝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矛盾心情。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直觀而深刻地表達了對財富和成功的追求以及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夢想。
“銀山磧口風似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n shān qì xī guǎn
銀山磧西館
yín shān qì kǒu fēng shì jiàn, tiě mén guān xī yuè rú liàn.
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
shuāng shuāng chóu lèi zhān mǎ máo,
雙雙愁淚沾馬毛,
sà sà hú shā bèng rén miàn.
颯颯胡沙迸人面。
zhàng fū sān shí wèi fù guì, ān néng zhōng rì shǒu bǐ yàn.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銀山磧口風似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