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年來倦游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亦年來倦游歷”全詩
鴻雁一聲天接水,蒹葭八月露為霜。
輕風謾引漁郎笛,落日偏驚估客航。
我亦年來倦游歷,解纓隨處濯滄浪。
分類:
《過吳淞江》顧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吳淞江》是明代顧觀的一首詩,描述了作者經過吳淞江時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洞庭一水七百里,
震澤與之俱渺茫。
鴻雁一聲天接水,
蒹葭八月露為霜。
輕風謾引漁郎笛,
落日偏驚估客航。
我亦年來倦游歷,
解纓隨處濯滄浪。
詩意:
這首詩以詩人經過吳淞江的景色和情感為主題。詩人首先描繪了洞庭湖的遼闊,水面長達七百里,而吳淞江則與洞庭湖一樣廣闊無邊。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只鴻雁飛過天空,鳴叫聲傳到水面上,仿佛鳥和水融為一體。詩人進一步描繪了八月的蒹葭草,因露水的凝結而變成霜。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微風輕拂,吹起了漁郎的笛聲,同時夕陽的落下驚擾了一艘船上的旅客。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長時間旅行的疲倦,并表示自己隨時準備解下頭巾,沐浴在江水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人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洞庭湖和吳淞江的描繪,展現了江湖的遼闊和壯麗。鴻雁的飛過和鳴叫聲的回蕩,使得天地間產生了一種和諧的意象。蒹葭草在八月的露水中凝結成霜,表達了秋意漸濃的景象。輕風吹拂和夕陽的落下,給詩中增添了一絲動感和戲劇性。最后,詩人的疲倦和對解脫的渴望,以及對江水的向往,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和寧靜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線索,通過描繪細膩而富有生動感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感受和對自由的向往。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讀來令人心曠神怡,也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江湖和自然的熱愛和追求。
“我亦年來倦游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wú sōng jiāng
過吳淞江
dòng tíng yī shuǐ qī bǎi lǐ, zhèn zé yǔ zhī jù miǎo máng.
洞庭一水七百里,震澤與之俱渺茫。
hóng yàn yī shēng tiān jiē shuǐ, jiān jiā bā yuè lù wèi shuāng.
鴻雁一聲天接水,蒹葭八月露為霜。
qīng fēng mán yǐn yú láng dí, luò rì piān jīng gū kè háng.
輕風謾引漁郎笛,落日偏驚估客航。
wǒ yì nián lái juàn yóu lì, jiě yīng suí chù zhuó cāng láng.
我亦年來倦游歷,解纓隨處濯滄浪。
“我亦年來倦游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