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時可行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時可行樂”全詩
雞鳴疏雨外,月落斷鐘前。
處世無良策,謀生欠薄田。
花時可行樂,底事猶愁眠。
分類:
《枕上偶成》顧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枕上偶成》是明代文人顧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聽盡城南漏,
依微向曙天。
雞鳴疏雨外,
月落斷鐘前。
處世無良策,
謀生欠薄田。
花時可行樂,
底事猶愁眠。
詩意:
《枕上偶成》描繪了作者在夜晚失眠時的心情和思考。詩中通過描述城南漏聲、微明的天色、雞鳴和雨聲、月亮落下和鐘聲的停止,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感知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作者認為自己在處理人生問題、謀生計劃方面缺乏明智的策略,生活中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盡管周圍環境中正值花開的時節,但作者仍然感到憂慮和無法入眠。
賞析:
《枕上偶成》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和思考。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的環境與自身的處境相結合,反映了作者的失眠、焦慮和迷茫。城南漏聲、微明的天色、雞鳴和雨聲、月亮落下和鐘聲的停止,都是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瑣碎。作者在這些景象中感受到自己處世無良策、謀生欠缺穩定的經濟基礎,因此他對于眼下美好的花時仍然感到憂慮和無法得到寧靜的睡眠。
詩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花時和作者內心的煩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花時代表了美好的時光,也可以理解為外在的社交娛樂,而作者卻因為生活的困境而無法享受其中。這種對比凸顯了作者的孤獨和內心的焦慮,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現實生活的苦悶和無奈。
《枕上偶成》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明代文人顧協在夜晚的失眠中對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內心的紛擾。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的空間,引發讀者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花時可行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ěn shàng ǒu chéng
枕上偶成
tīng jǐn chéng nán lòu, yī wēi xiàng shǔ tiān.
聽盡城南漏,依微向曙天。
jī míng shū yǔ wài, yuè luò duàn zhōng qián.
雞鳴疏雨外,月落斷鐘前。
chǔ shì wú liáng cè, móu shēng qiàn bó tián.
處世無良策,謀生欠薄田。
huā shí kě xíng lè, dǐ shì yóu chóu mián.
花時可行樂,底事猶愁眠。
“花時可行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