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上縣花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霅上縣花春”全詩
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不須嫌邑小,莫即恥家貧。
更作東征賦,知君有老親。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李郎尉武康》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李郎尉武康》
作者:岑參
朝代:唐代
潘郎腰綬新,霅上縣花春。
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不須嫌邑小,莫即恥家貧。
更作東征賦,知君有老親。
中文譯文:
送走李郎尉武康,潘郎腰間的綬帶嶄新,霅上縣的春花艷麗。
山色映襯著低矮的官舍,湖光倒映著官員們的身影。
不要嫌棄城邑小,也不要因此而感到家境貧寒。
再創作一篇東征的賦文,我知道你還有年邁的親人牽掛。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以深情的筆觸表達了對友人李郎尉武康的送別之情。詩中展現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人們的情感和家庭牽掛。
首先,詩人以"潘郎腰綬新,霅上縣花春"描繪了武康的出行裝扮和春天的美景。潘郎指的是武康,腰綬的新鮮閃耀顯示出他行裝整齊,"霅上縣花春"則描述了郊外春天的絢爛景色,給人以愉悅和溫馨的感覺。
詩的第二聯"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描繪了官舍所處的環境。山色映襯著低矮的官舍,湖水反射出吏員們的身影,這些描寫構建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
接下來,詩人勸告武康不要因為城邑小就嫌棄,也不要因家境貧寒而感到羞恥,顯示出對友人的鼓勵和支持。這部分表達了詩人對于朋友的真摯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最后兩句"更作東征賦,知君有老親"則表達了詩人對武康繼續創作東征的賦文的期望,并關切地提到他還有年邁的親人,表現出對友人前程的關切和祝福。
總體而言,這首詩表達了深厚的友情,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和對友人的關心,展現了詩人的情感,既有對美好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有對友人的鼓勵和關切。
“霅上縣花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láng wèi wǔ kāng
送李郎尉武康
pān láng yāo shòu xīn, zhà shàng xiàn huā chūn.
潘郎腰綬新,霅上縣花春。
shān sè dī guān shě, hú guāng yìng lì rén.
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bù xū xián yì xiǎo, mò jí chǐ jiā pín.
不須嫌邑小,莫即恥家貧。
gèng zuò dōng zhēng fù, zhī jūn yǒu lǎo qīn.
更作東征賦,知君有老親。
“霅上縣花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