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謂來沙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謂來沙磧”全詩
時平疆場廣,地重戍兵多。
禹跡誰修復,天城鬼護呵。
居延遙可望,無奈合黎何。
分類:
《鎮夷道中》何孟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鎮夷道中》是明代詩人何孟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謂來沙磧,還當渡黑河。
時平疆場廣,地重戍兵多。
禹跡誰修復,天城鬼護呵。
居延遙可望,無奈合黎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邊境地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邊塞戍衛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對沙磧、黑河、疆場、戍兵等元素的描繪,呈現了邊境地區的荒涼和嚴峻。
賞析:
1. 詩人以自然景物來突出邊塞地區的艱苦環境。詩中的沙磧和黑河是邊塞地區常見的地貌特征,表達了邊塞的遼闊和荒涼,以及戍衛邊疆的艱難。
2. 詩中提到的疆場和戍兵,突顯了邊塞地區的軍事重要性和邊境的緊張局勢。這些元素揭示了那個時代邊境地區的嚴峻形勢,以及戍衛邊疆的重要任務。
3. 詩中提到的禹跡和天城鬼護,暗示了邊塞地區的歷史傳承和神秘氛圍。禹跡指的是傳說中的大禹治水的遺跡,暗示著邊塞地區的久遠歷史和文化底蘊。天城鬼護則是指邊境地區的神靈守護,顯示了當時人們對邊塞地區的神秘和不可預測性的想象。
4. 詩末的居延,指的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地名,遠在邊境之外。詩人以居延為遙遠的背景,表達了對遠方的向往和無奈。合黎則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表示邊境地區的多民族交融和復雜局勢。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邊塞地區的描繪,展示了明代邊境的艱苦和復雜。詩人通過自然景物、歷史傳承和神秘符號等元素的運用,呈現了邊塞地區的特殊氛圍和歷史背景。詩中所表達的思考和感慨,體現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理解和思索。
“不謂來沙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 yí dào zhōng
鎮夷道中
bù wèi lái shā qì, hái dāng dù hēi hé.
不謂來沙磧,還當渡黑河。
shí píng jiāng chǎng guǎng, dì zhòng shù bīng duō.
時平疆場廣,地重戍兵多。
yǔ jī shuí xiū fù, tiān chéng guǐ hù ā.
禹跡誰修復,天城鬼護呵。
jū yán yáo kě wàng, wú nài hé lí hé.
居延遙可望,無奈合黎何。
“不謂來沙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