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里掛銅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邑里掛銅章”全詩
行間脫寶劍,邑里掛銅章。
馬疾飛千里,鳧飛向五涼。
遙知竹林下,星使對星郎。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李別將攝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員外》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別將攝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員外》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李將軍奉命赴武威擔任使者,岑參以此為契機,表達了對李將軍的贊頌和送別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詞賦滿書囊,胡為在戰場。
行間脫寶劍,邑里掛銅章。
馬疾飛千里,鳧飛向五涼。
遙知竹林下,星使對星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李將軍的深切關切和贊美之情,同時也透露了一份送別之意。整首詩以對李將軍赴戰場的祝福和感慨為主題,展現了戰亂時期壯士赴戰場、履行使命的英勇和決絕。
首節寫李將軍積極從事文學創作,詞賦充實書囊,然而他卻選擇前往戰場,這種選擇在亂世中顯得不同尋常。"詞賦滿書囊,胡為在戰場。"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疑惑,將軍為何要在戰場上冒險,這也為后面的歌頌和送別埋下了伏筆。
第二節寫送行的場景,李將軍脫下寶劍,掛上銅章,這是軍人的標志和身份的轉變,從將軍轉變為使者,體現了他要履行使命的決心。"行間脫寶劍,邑里掛銅章。" 這兩句透露出將軍的身份和責任轉換。
接下來的兩節用生動的形象描繪了李將軍的出行情景。"馬疾飛千里,鳧飛向五涼。" 這兩句運用了馬和鳧的比喻,傳達了將軍奔赴千里之外的戰地的堅決和迅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李將軍遠行的關切。"遙知竹林下,星使對星郎。" 這里的"星使"指的是李將軍,"星郎"則指的是在戰地上與將軍相伴的眾多戰士,表達了詩人希望他們在戰場上相互鼓勵、共同堅守的情感。
總之,這首詩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將軍的仰慕和感慨,以及送別之情。通過對將軍的選擇和行動的描寫,詩人抒發了對戰亂時期壯士的欽佩和對英勇奉獻精神的歌頌。
“邑里掛銅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bié jiāng shè yī wú lìng chōng shǐ fù wǔ wēi, biàn jì cuī yuán wài
送李別將攝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員外
cí fù mǎn shū náng, hú wéi zài zhàn chǎng.
詞賦滿書囊,胡為在戰場。
háng jiān tuō bǎo jiàn, yì lǐ guà tóng zhāng.
行間脫寶劍,邑里掛銅章。
mǎ jí fēi qiān lǐ, fú fēi xiàng wǔ liáng.
馬疾飛千里,鳧飛向五涼。
yáo zhī zhú lín xià, xīng shǐ duì xīng láng.
遙知竹林下,星使對星郎。
“邑里掛銅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