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征鞍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暮征鞍去”全詩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詩意:這首詩是岑參寫給他的朋友張卿的送別詩。詩中描繪了岑參送別張卿的情景。岑參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張卿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他的祝福和送行之意。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送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祝福之意。首句“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表達了詩人對張卿的關切和思念之情。灞頭春指的是灞河畔的春天,詩人愁見灞頭春表示他不舍得與張卿分別。
接下來的兩句“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用草和花來比喻張卿,表達了詩人對他的贊美和祝福。青袍和黃綬是古代官員的服飾,草羨青袍色表示草羨慕張卿的官職和地位,花隨黃綬新表示花兒隨著張卿的黃色綬帶而開放,象征著他的新職位和新的開始。
接下來的兩句“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描繪了張卿出發的路線和目的地。函谷路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大陽津是一個渡口,表示張卿要經過這些地方去往硤石尉。
最后兩句“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表達了張卿的離去。日暮征鞍去表示張卿在傍晚時分騎馬出發,東郊一片塵表示他離開后留下的塵土,象征著他的離去和別離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祝福之意,通過描繪送別的場景,展示了作者對張卿的深情厚意。
“日暮征鞍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qīng láng jūn fù xiá shí wèi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
qīng jiā sòng ài zǐ, chóu jiàn bà tóu chūn.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cǎo xiàn qīng páo sè, huā suí huáng shòu xīn.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xiàn xī hán gǔ lù, chéng běi dà yáng jīn.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rì mù zhēng ān qù, dōng jiāo yī piàn chén.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日暮征鞍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