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名計日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能名計日聞”全詩
隼旗新刺史,虎劍舊將軍。
驛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
青門酒樓上,欲別醉醺醺。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將軍出征的送別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剖開竹子作為船,朝著江水漂流,
名聲傳遍,日子一天天過去。
隼旗招展,迎接新任刺史的將軍,
虎劍出鞘,舊將軍腰佩利劍。
停泊在湖上的驛舫,夜晚映著湖中的月光,
州城漸漸被海上的云霧所籠罩。
在青門酒樓的樓頂,快要分別時的醉意朦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別將出征為主題,表現了離別之情和戰士的豪情。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將軍的裝備和氣概,通過生動的畫面展示了軍人的英勇風貌。詩中通過"隼旗"和"虎劍"這些形象,傳達出將軍的威嚴和決心。
詩中的"剖竹向江濆",表現了軍隊急速出征的場面,剖開竹子作為船體,向著江水駛去,描繪了一種緊張而激烈的氛圍。
"驛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這兩句,以畫面的手法展示了將軍在湖上的驛舫宿營,和州城被海上云霧所籠罩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意境,同時也映襯出將軍的壯麗氣象。
最后兩句"青門酒樓上,欲別醉醺醺"表現了離別的場面,將軍在別離前的酒宴上,與親友共飲,欲醉卻難醉,凸顯了情感的深沉和難舍。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出將軍的英勇氣概、別離的感傷以及戰士的豪情,展現了將軍出征的壯麗場面和離別之情,將軍的責任與情感相結合,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感人肺腑的畫面。
“能名計日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ǔ lín zhǎng sūn jiāng jūn fù shè zhōu
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
pōu zhú xiàng jiāng fén, néng míng jì rì wén.
剖竹向江濆,能名計日聞。
sǔn qí xīn cì shǐ, hǔ jiàn jiù jiāng jūn.
隼旗新刺史,虎劍舊將軍。
yì fǎng sù hú yuè, zhōu chéng jìn hǎi yún.
驛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
qīng mén jiǔ lóu shàng, yù bié zuì xūn xūn.
青門酒樓上,欲別醉醺醺。
“能名計日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