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尊已入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尊已入丘”全詩
馬蹄時帶水,蟲語似爭秋。
續騎方縈樹,前尊已入丘。
虛疑山路遠,半為古碑留。
分類:
《滴水巖二首》黃輝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滴水巖二首》是明代詩人黃輝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細雨不妨游,輕云散若流。
馬蹄時帶水,蟲語似爭秋。
續騎方縈樹,前尊已入丘。
虛疑山路遠,半為古碑留。
詩意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水之間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交織,表達出詩人的思緒和情感。
首句“細雨不妨游,輕云散若流”展示了細雨灑在山間,不妨礙游人的心情,輕盈的云彩像流水一樣散開。這里暗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第二句“馬蹄時帶水,蟲語似爭秋”通過描寫馬蹄踏過的聲音帶起水花,以及蟲鳴聲仿佛在爭相宣布秋天的到來,展現了秋意漸濃的景象。這里詩人通過自然現象的描繪,寄托了對季節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感慨。
第三句“續騎方縈樹,前尊已入丘”表達了詩人騎馬行進的場景,路途彎曲綿延,繼續前行,而前方的丘陵已經映入眼簾。這里詩人通過山林的描繪,抒發了對旅途的期待和對未知的探索。
最后兩句“虛疑山路遠,半為古碑留”表達了詩人對山路的遠大而未知的感受,同時也提到了古碑的存在。這里詩人通過描寫山路的遙遠和古碑的悠久,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未來的追求。
賞析:
《滴水巖二首》以簡潔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山水中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自然景物與自身情感相結合,表達了對自由、季節變遷、旅途探索和歷史傳承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中運用了細雨、云彩、馬蹄聲、蟲鳴聲、山路和古碑等意象,通過這些細膩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和變化,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起伏和對世界的思考。這種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相結合的手法,給詩詞賦予了深刻的意義和豐富的內涵。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詩人對自由、季節變遷、旅途探索和歷史傳承的思考和感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變化,也可以思考詩人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共鳴和啟迪。
“前尊已入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ī shuǐ yán èr shǒu
滴水巖二首
xì yǔ bù fáng yóu, qīng yún sàn ruò liú.
細雨不妨游,輕云散若流。
mǎ tí shí dài shuǐ, chóng yǔ shì zhēng qiū.
馬蹄時帶水,蟲語似爭秋。
xù qí fāng yíng shù, qián zūn yǐ rù qiū.
續騎方縈樹,前尊已入丘。
xū yí shān lù yuǎn, bàn wèi gǔ bēi liú.
虛疑山路遠,半為古碑留。
“前尊已入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