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官思早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罷官思早歸”全詩
眼看春光老,羞見梨花飛。
劍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報兵部,愁淚日沾衣。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綿州李司馬秩滿歸京,因呈李兵部》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綿州李司馬秩滿歸京,因呈李兵部
久客厭江月,罷官思早歸。
眼看春光老,羞見梨花飛。
劍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報兵部,愁淚日沾衣。
中文譯文:
送綿州的李司馬秩滿了,回京府。因此,寫了一封信給李兵部。
長期在外客居,已經厭倦了江月的美景,心中已經開始思念早日回家。眼看春光漸漸老去,自愧不如梨花翩翩飛舞。我居住在北山的小木屋,音信來往卻很少,尤其是巴南地區更是少有音信傳來。因為想要給你報告軍務,愁苦的淚水就日日沾濕我的衣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岑參寫給李兵部的一首詩,其中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情感和對長期在外任官生活的厭倦之情。詩人在江邊游歷已久,已經對江月的美景厭倦,開始思念家鄉的溫暖。他看到春光逐漸老去,自愧不如梨花般嬌媚,表達了他對時光的進行感到悲哀。詩人雖然在北山居住,但是與巴南的音信往來很少,讓他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最后,詩人因為想要向李兵部報告軍務的緣故,愁苦不堪,淚水時常濕透了衣袖。通過這首詩詞,岑參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在官場紛爭中的無奈和辛苦。在唐代的士人當中,思鄉和憂國是常見的主題,這首詩也是其中的一例,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自省,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現狀的反思。
“罷官思早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mián zhōu lǐ sī mǎ zhì mǎn guī jīng, yīn chéng lǐ bīng bù
送綿州李司馬秩滿歸京,因呈李兵部
jiǔ kè yàn jiāng yuè, bà guān sī zǎo guī.
久客厭江月,罷官思早歸。
yǎn kàn chūn guāng lǎo, xiū jiàn lí huā fēi.
眼看春光老,羞見梨花飛。
jiàn běi shān jū xiǎo, bā nán yīn xìn xī.
劍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yīn jūn bào bīng bù, chóu lèi rì zhān yī.
因君報兵部,愁淚日沾衣。
“罷官思早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