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隨驅夏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霜隨驅夏暑”全詩
霜隨驅夏暑,風逐振江濤。
執簡皆推直,勤王豈告勞。
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分類: 思鄉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趙侍御歸上都》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驄馬五花毛,
青云歸處高。
霜隨驅夏暑,
風逐振江濤。
執簡皆推直,
勤王豈告勞。
帝城誰不戀,
回望動離騷。
中文譯文:
驄馬身上有五色的花毛,
它們帶回歸途中的青云飛翔。
霜附在它們身上抵御夏天的炎熱,
風追隨它們振作起江水的波濤。
持著筆的人都盡心盡力,
辛勤卻沒有彰顯勞苦。
誰不向往那帝都的風光,
回望時內心動起離情的悲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思念和對忠誠職責的堅守。詩中以驄馬作為情景描寫的對象,把它們抬舉成高飛的青云,在逆境中堅毅而勇敢。詩人則用驄馬來象征自己,表示自己對忠誠職責,堅持不懈的態度。同時,詩人以“執簡皆推直”來表達自己對為國盡忠的奉獻,然而這份奉獻卻很少被別人所理解和賞識。
詩人通過描寫帝都的壯麗風光,進一步表達了他對家鄉、對帝都的深情厚意。他對帝都的愛和思念,體現了他對國家繁榮昌盛的希望和對忠誠奉獻的無限熱忱。
整首詩透露出一種憂憤、感傷的情緒,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關切和對功名的追求。通過對馬和行官的描寫,贊頌了那些無私奉獻的人,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引起讀者對壯麗場景的遐想和思考。整個詩篇既寫了詩人朝覲情深,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慨。
“霜隨驅夏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ào shì yù guī shàng dōu
送趙侍御歸上都
cōng mǎ wǔ huā máo, qīng yún guī chǔ gāo.
驄馬五花毛,青云歸處高。
shuāng suí qū xià shǔ, fēng zhú zhèn jiāng tāo.
霜隨驅夏暑,風逐振江濤。
zhí jiǎn jiē tuī zhí, qín wáng qǐ gào láo.
執簡皆推直,勤王豈告勞。
dì chéng shuí bù liàn, huí wàng dòng lí sāo.
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霜隨驅夏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