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其來施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將其來施施”全詩
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
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丘中有麻翻譯及注釋
翻譯
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來的步伐。
土坡上一片麥田,有郎的愛意纏綿。有郎的愛意纏綿,盼望郎再來野宴。
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愛心。有郎的真情愛心,他贈送佩玉晶瑩。
注釋
1.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績為布者,古時種植以其皮織布做衣,子可食。
2.留:一說停留、留住之留;一說指劉姓;一說為借“懰”,美好之意。子嗟:人名。一說對那個男子的尊稱。
3.將(qiāng):請;愿;希望。施施:施予,幫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說慢行貌,一說高興貌。
4.子國:人名。詩中子嗟、子國、之子與《鄘風·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劉氏一人數名。一說“子國”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說“嗟、國”皆為語氣助詞。
5.食:吃飯。
6.貽:贈。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丘中有麻鑒賞
按照多數學者的說法,這是一首情詩,是以一個姑娘的口吻寫出來的。詩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與情郎激情幽會的地點:“丘中有麻”“丘中有麥”“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與肩齊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麥田垅間,那一棵棵綠蔭濃郁的李子樹下,都是姑娘與情郎情愛激發的地方。所以,當姑娘回味這種強烈的情愛行為時,總也忘不了那個神奇的地方。尤其是詩的第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確指涉。而第一章的“將其來施施”,第二章的“將其來食”,更明確地寫出,姑娘與情郎的幽會不僅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們在大麻地里、小麥垅頭、李子樹下,演出過一次次激情的戲劇,付出了整個身心。他們的情愛是真實的,也是牢固的。他們并沒有追求一次性的瘋狂,而是讓純真的愛掀起一層又一層的熱浪,永久地持續。第三章的最后,寫到“彼留之子,貽我佩玖”,用物質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質的關系(情愛)確定下來,以玉的堅貞純潔牢固,表示兩人的愛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著下去,姑娘將與情郎共偕連理,成家育子,延續生命。一個新的家庭,將延續那一段熱烈純真的愛情。這就是姑娘在歌唱愛情時寄托的熱望。
這首詩表現了二千多年前黃土高原上那對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其情緒熱烈大膽,敢于把與情郎幽會的地點一一唱出,既顯示姑娘的純樸天真,又表達倆人的情深意綿。敢愛,敢于歌唱愛,這本身就是可敬的。
丘中有麻創作背景
關于《王風·丘中有麻》這首詩,歷代學者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觀點認為是思賢之詩。《毛詩序》闡述此詩時說:“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三家詩都解釋為思賢之作。第二種觀點認為是私奔之詩。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詩集傳》中力排眾議,肯定此詩是“女子盼望與所私者相會”的情詩。第三種說法認為是招賢偕隱詩。方玉潤持此觀點。而現代多數學者認為,《王風·丘中有麻》是一首情詩。在《詩經》時代,男女之間的情愛關系,比較寬松自由。特別是農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野外幽會,相當普遍。這并不是后來儒家君子所指斥的淫亂,而是青年男女擇偶的一種正常方式。這和中國有些少數民族,近幾十年來還保存著的對歌擇偶、賽馬擇偶一樣,帶有原始民族婚配的形式。《王風·丘中有麻》正是這種原始擇偶婚配形式的反映。有研究者對此詩的背景本事作如此設定:一位女子請一位男子幫忙種麻,相互認識,后來又請男子父親吃飯,第二年李子熟時,男子送女子佩玉,二人定情,于是女子以此詩敘述與男子定情的過程。“將其來施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zhōng yǒu má
丘中有麻
qiū zhōng yǒu má, bǐ liú zi jiē.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bǐ liú zi jiē, jiāng qí lái shī shī.
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qiū zhōng yǒu mài, bǐ liú zi guó.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
bǐ liú zi guó, jiāng qí lái shí.
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qiū zhōng yǒu lǐ, bǐ liú zhī zǐ.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bǐ liú zhī zǐ, yí wǒ pèi jiǔ.
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將其來施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